来者,必须戴着镣铐跳舞,老师对我如是说。
我国素有诗国之称,特别是格律诗。它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规范,如用字讲究平仄;多联中必须相粘;第二、三联要求对仗;押韵,得押平水韵。足镣,就由这些环节组成的。它是格律诗的法规象征。写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是铁律,否则,犯规越位。俗话说,没规矩,成不了方圆。写作者,都得按照法规组成的音符来跳足镣舞。
对初学者来说,跳足镣舞确实很艰难,真是“敲啄一联半截寒”。虽然我上过学校,喝过墨水,但在那特殊年代里,自感对文化渐行渐远,临近八秩之年,承蒙老师们的悉心教诲,跳足镣舞两年以来,在古诗词创作方面,已跳出一点成果,稚嫩之作,上不了大雅之堂。但毕竟燃烧起我创作热情。
跳足镣舞非但自己成为传承国学过河小卒,而且跳出健康的身体。过去牙齿经常咬破下嘴唇,说明脑功能失调,瞎指挥。目前这现象已经消失。因勤于跳足镣舞,大脑经常接受良性刺激,有利沉睡的脑细胞苏醒,血管不淤,畅通无阻。当我喜怒哀乐之时,就跳足镣舞,以抒情或发泄情感,达到与人相融;与物相和;与世相安;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过去腿如灌铅,走不动。如今为“八里时程常是客,稀年老汉未称翁”。做梦未想到跳足镣舞竟跳出长寿之路。
跳足镣舞是我兴趣,精神之催化剂;使我童龄化,勇于探求,积极实践。“年暮苍龙还猛雨,春深老树更阑干。”所以,我人生很充实,很精神,青春常驻。
跳足镣舞两年以来,使我明白,无论唐诗的辉煌,还是宋词的精彩,都会开启人心灵之窗,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心智,正如“吟哦精品通身暖”和“李杜千秋日月吟”。
“地僻荒原冬尽色,天开碧海日初瞳”,从目前跳足镣舞状况来说,正如曙光刚从海平面升起,尚未光芒四射。就队伍来说,严重老龄化,中青年不足。一位老师曾对我说过,东邻日本,跳足镣舞人数惊人,他们把吟咏汉诗作为高雅的艺术享受,把汉诗吟唱加以传播。我们是用一种朗诵形式而失去传统,曾记否,我国传统端午节已被韩国抢先申遗成功。如果哪天日本将汉诗提请申遗愿望实现。作为炎黄子孙有何面目以对李杜诗圣。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符号,如何使文化的精神状态转化和提升,才是我们学习的真正态度。翘首以待中青年,携手共跳足镣舞,以继承和发扬我们文化瑰宝为己任。
千里行向由足下,细流滔浪众人功。
十日谈
学诗者说
学诗之缘,来自一些偶然的机缘巧合,真可谓一波三折,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