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访谈
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布设“最后一公里”线路、衔接轨道交通和公交线路、提高公交候车亭的智能化程度……这些与市民日常出行息息相关的问题,始终是“夏令热线”的关注热点。今天上午,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来到“夏令热线”接听现场,在与市民沟通交流后透露,本市将进一步推进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借此化解特大城市的交通困局,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
公交专用道今年将增140公里
孙建平介绍,本市将结合五角场新江湾示范区、轨道新线运行、重大市政工程(如延安路隧道大修、北横通道、浦东东西通道建设等),大力推进骨干、区域、接驳三网融合,实施“一路一线、区域成网、方便换乘”。
目前全市共有公交线路1395条,正在进一步推进区域调整。今年1至6月,全市共延伸、新辟和调整公交线路118条,其中新辟23条,调整90条,撤销5条;全市“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已达173条,今年上半年新辟了12条,下半年还将再辟18条。目前,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15条,运营里程达到577公里,站点总数339座。今年年内计划建成12号线西段等40公里新线,安全有序推进5号线南延伸等128公里在建工程,确保8号线三期、13号线三期等88公里新线项目年内启动建设。
今年本市还将结合公交专用道的建设,提升早、晚高峰时段公交运行速度,重点聚焦可实施、可操作的公交专用道项目,在评估既有160公里公交专用道的基础上,再新增公交专用道约140公里,预计今年底,全市公交专用道里程将达到300公里,可服务606条次公交线路、192.3万乘次/小时公交客流。
至2017年,公交站点内环内3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内外环之间、郊区新城内部和新市镇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全面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基础的公共交通网络,不断改善和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减少私家车使用率。
年内将改造200个倾斜候车椅
公交线网不断完善的同时,乘坐舒适度也需同步提高。针对不少老年市民反映不锈钢公交候车椅在烈日下“滚烫”无法就坐,且部分座椅平面倾斜度过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孙建平透露,经多次论证,管理部门已决定试用耐磨性较好的橡胶材料包裹现有不锈钢座椅,并选择在老年乘客较多的中心城区医院附近的公交站点展开试点。近期已改造完成长风医院、真如社区中心医院附近等三座公交候车座椅,乘客反映良好。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目前开始对市中心黄浦区瑞金医院周边公交站点改造设置,为广大乘客,特别是老年乘客提供更舒适的候车条件。
针对部分候车亭座椅平面倾斜度过大、老年人坐了容易向下滑的问题,交通主管部门决定有计划地逐步实施“坡改平”。今年年底前,计划完成重点区域200个倾斜候车椅的改造,明年再改造400个,剩余的400多个倾斜座椅到2017年全部完成改造。
“上海公交”APP数据覆盖全市
孙建平介绍,“上海公交”手机APP数据已覆盖全市公共交通线网,实现955条公交线路14000余辆公交车的到站信息预报。随着市中心区域公交候车亭的全覆盖,不会用手机查询的老年人也不必“干着急”,可以看到站台的显示屏实时更新公交到站情况。巴士集团已在646多个公交站亭利用1135块55英寸显示屏,实时发布车辆预计到达信息;同时在4635个公交站点(中心城区和宝山区全覆盖)设置二维码标识,实现手机扫描即可知晓经停公交车的信息;浦东公交也已完成约1700块具有实时动态信息发布的太阳能电子站牌。按计划,本市今年还将在公交站亭增加500块显示屏,在4000多个无电供应的公交站点站亭和站杆站点设立二维码标识,中环内有条件的车站将实现全覆盖。 本报记者 张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