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来到本报“夏令热线”接听市民来电。有市民反映,桂箐路近钦州北路路口,有一处雨水井盖发生破损,对来往车辆造成安全隐患。孙建平当即要求市政养护公司前往现场抢修。
上午9时,记者来到桂箐路钦州北路路口,看到一只雨水井盖的一侧破损严重,混凝土结构已被压扁爆裂,露出根根钢筋。和井盖相隔约50米处,徐汇市政养护公司的一辆工程抢修卡车已经停靠到位,车后放置着金属栏杆。两名维修师傅迅速下车,查看情况后,随即决定更换井盖。一人将洋镐深入井盖孔内,用力上提,破损的井盖应声而起;另一人则拿出皮尺,仔细测量井盖直径后,从工程车内拿出一个匹配的备用井盖,用洋镐将新井盖缓缓填入。
两人从下车检查到合作更换井盖,前后只花了大约5分钟的时间。
在现场,徐汇市政养护有限公司下水道部门管理员陆迪朦介绍,今天一早接到市民反映后,他们在20分钟内赶到现场,更换井盖,排除险情。“如果遇到非市政雨水井的井盖,我们会在现场放置‘将军帽’或设置围栏,确保市民安全,随后再联系相关单位。”
陆迪朦说,每次出车,备用井盖都必不可少,这是修补工作中最关键的元素。“车上一般都配备五六个圆井盖,若干个方井盖,如果遇到无主井盖,我们还准备了‘万能井盖’,起到临时遮盖的作用。”陆迪朦透露,每年夏天是井盖投诉的高峰期,平均每天要受理10余起报修。“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在接报半小时内赶到现场,两小时内处理完毕。”
目前本市城市化地区(包括道路、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共有各类检查井649万个,涉及水务、通信、电力、公安、信息、燃气等18家单位和部门以及部队管线。
为了消除城市道路破损井盖带来的安全隐患,路政部门积极推进井盖“托底”管理机制,破解这一城市管理顽症。市交通委路政局按照《上海市管线检查井盖管理和应急处置试行办法》,牵头路政行业,同时积极对接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19城建热线、12122路政服务热线、市网格化中心等,建立起覆盖市、区(县)、街(镇)的全覆盖道路检查井盖处置网络。
今年1月至6月,市、区道路管理机构共巡查、接报井盖问题9022件,处置率100%。
见习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