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留守儿童心扉
贵州湄潭县留守儿童小艺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出生6年她才第一次见到父母,难免情感疏离。去年惠迪吉的志愿者来到小艺的家中,先用一首开满玫瑰花的眼睛的诗歌让小艺和奶奶之间的爱流动起来,志愿者鼓励她自己负起爱的责任。当小艺鼓足勇气说出爱爸爸妈妈的话之后,泪水终于忍不住了。不仅如此,小艺的爷爷奶奶也接过电话,向远方的儿女表达了从来没有说过的爱,而电话另一头的小艺父母早已泣不成声。当小艺一家的每个人都愿意负起流动爱的责任的时候,家庭中爱的共振腔就建立起来了。时隔一年,当被问到小艺如今的状况怎么样的时候,奶奶就会滔滔不绝地讲很多。
小艺改变了,奶奶快乐了,家庭幸福了,按照惠迪吉的发起人孙新兰博士的话说,“这就成为一个腔体,只有每个人都把爱流动出去,让整个腔体的根本氛围发生改变,变成祥和喜悦的,真心真情的,所有在其中的人心灵才能得到滋养。”
在接下来的几天,志愿者们前往湄江中学、兴隆中学等多所学校,通过诗歌朗诵、互动心理剧、座谈等活动的演绎,深深从生命的最根本点触动了参与者的真心。
建构社会文化心理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是浦东民政局辖下的一家非政府公益组织,是以台湾文化智者廖志祥先生开显的《道德经》智慧为底蕴,以著名心理学家孙新兰博士多年专业造诣为依托的公益机构。
此次,惠迪吉以留守儿童为入手点,与当地政府合作,在湄江中学建立“爱的共振腔”典范基地。其实这也是惠迪吉“百万幸福家庭行动”大型公益项目的延伸,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整个湄潭成为爱生爱美生美的典范城市。
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超过6000万。在惠迪吉志愿者看来,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他们长期缺乏与家人沟通,而家人也不知道以何种方式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副主任卢丽华女士告诉记者:“我们从留守儿童入手,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让所有人受益,一体成型,也包括留守儿童受益。”卢女士表示,道德经说“图难于易”,所以要从那个易变的关键点入手,孩子们的心灵纯美,都很渴望获得爱、流动爱,所以爱的共振腔的建设就会变得很容易。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