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本市举行职教开放实训中心发展论坛~~~
本市举行职教开放实训中心发展论坛~~~
本市举行职教开放实训中心发展论坛~~~
     
2016年01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市举行职教开放实训中心发展论坛
实训技术能手 校企无缝衔接
王蔚
■ 实训中心的学生在参加实训  本版摄影 蕉苇
■ 行业教师在指导参加实训的学生
  “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发展论坛”近日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举行,主题为“成长·交融·超越”。本次论坛是由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新民晚报主办。

  市教委副巡视员王志伟在致词中说,如今遍及城乡的实训中心,已经成为职教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成为职教的重要环节。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竺建伟作主题发言,全面回顾了实训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情况。自2004年起,本市总共建设了94个实训中心,涉及16个专业大类,覆盖61所学校,总工位数达38611个,覆盖了本市16个区县。

  论坛的“交锋论道”环节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马树超主持,共分为成长篇(让学生更出彩、让教师更成长、让就业之路更宽广)、交融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度交融)、超越篇(加大开放力度、为上海经济发展、科创中心、互联网+时代提供技能技术型人才)。

  在“成长”篇里,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毕业生蒋芳燕、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任培强、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教师王文强、仁济医院护理部主任杨艳,畅谈了他们眼中的实训中心,以及实训中心在他们如今各自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融合”篇里登场的嘉宾分别是:上海市交通学校校长鲍贤俊、上海市贸易学校校长姜晓敏、新民晚报记者陆梓华、上海商飞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张学龙。鲍贤俊说,通过实训中心的平台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比如,汽修专业就引入了六大品牌汽车企业。在实训中心,职业教育的标准与企业的行业标准高度融合了;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与学校的教育环境也逼真地融合了。姜晓敏说,实训中心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服务社会,有的企业把员工培训放到了学校的实训中心来做,学校的实训中心还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的研发。目前已经有不少行业协会,把本行业的技能大赛放到学校实训中心这个平台上来举办,让学生共同参与。张学龙说,商飞从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与各校实训中心的联系和联手。商飞还与各院校合作,建立了大飞机制造班。在录用员工上,开始主动提前深入到各实训中心,介入学校的教学,从而把企业用工需求与学校实训完全对接起来。

  在“超越”篇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夏建国、市教委职教处处长劳晓芸、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校长李小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原校长邬宪伟等,以加大开放力度,为上海经济发展、科创中心、互联网+时代提供技能技术型人才为主题发表了感想。劳晓芸说,去掉了实训中心实践环节,就不成为职业教育。在十年基础上已经有了好的基础,在比较高的基础上超越,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好未来的实训中心。邬宪伟认为,走过了十年的实训中心面临着继续发展与深化的新问题,今天的机制创新不妨围绕金牌教师和精品教师来建实训中心。李小华提出,未来的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应当成为体面的、好玩的、享受人生的事情。夏建国则提出,应当从着眼于中国工业4.0版的高度定位实训中心的新一轮发展,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构建实训中心的全新发展模式。 本报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新民健康
   第A20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移民热点/新民教育
   第B07版:汽车周刊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实训技术能手 校企无缝衔接
未来的课堂在哪里?
毕业学生感言
新民晚报新民教育B01实训技术能手 校企无缝衔接 2016-01-06 2 2016年01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