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马》背后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动?
《战马》台前的表演精湛异常,那么幕后是否也同样精彩?带着浓浓的好奇心,我们新民晚报准双语学生记者们前往了剧组后台。探秘《战马》,我们发现:每一件演出用品都非常精致,有很多都是英国原装进口。
服饰模仿一战时期,精确到纽扣的方向。我们看见一些工作人员正在往服饰上涂“泥迹”,这些细节对舞台演出不可或缺。通过采访扮演“战马”的演员,我发现什么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能够精准地模仿马处于各种情绪时的叫声,功力非凡。
——平和双语学校五(1)班 李湲
2000多件服装?没错,《战马》剧组的每个演员都有专属衣物,而且每一件都严格按照需求精心制作。除此之外,一战时期美德两军普通部队的战衣、武器、坦克、马车……无一不让我们震惊!不过震惊过后,更多的是感动。
从这些高仿真度的道具中,我真正体会到了《战马》布景及演职人员的努力与用心。为了使演出更加完美,他们已经准备了一年多。当我问及排练《战马》的最大感受时,工作人员说:“最大的感受是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友谊,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从最初的磨合到如今的默契,从陌生人逐渐变成了朋友、知己、兄弟。”这是《战马》的力量,也见证了友谊的伟大。
——上南二村小学五(7)班 王希
■ 《战马》舞台道具隐藏了怎样的小秘密?
《战马》的舞台使人与马之间的情感,艺术与科技结为一体,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的美丽,奇妙!
我一直很好奇,主角“战马乔伊”长什么样?它可真大呀,有2米高,体重竟有108斤。细细一看,它身上都是由杜邦纸做成的,马尾也是用布条一根一根接上的。最主要的是,这匹马的每一个关节都能灵活运动,真马也不过如此吧!更重要的是,这些在舞台上“驰骋”的战马,原来是由几个演员亲自操控的,会动的耳朵,紧张的呼吸,都完全掌握在演员的手里,这些技术上的创新让传统的舞台剧变得有了生命。
——闵行实验小学五(12)班 杨明月
■ 《战马》演员在排练中下了怎样的苦功?
演员是舞台剧之魂。从采访中,我得知原来这些《战马》演员都去过马场,与真实的马进行过接触,并了解马的各种习性,观察马的各种神态;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为观众献上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每一滴汗水与心血,都是为了“战马”。另外,为期一年的训练,让他们更能在“马身”里游刃有余地表演,将战马活灵活现的模样演绎得淋漓尽致。
艺术盛宴终究是人类共享的,从英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它已不仅仅是一部简单意义上的舞台剧,更是一次对艺术和名著的致敬!它汇聚了艺术者的心血和对艺术崇高的敬意。
——进才中学北校八(3)班 蔡笑彤
走进《战马》的后台就像走进了一座一战博物馆,因为许多道具是真正的一战时期用品,它们都是由英国国家剧院剧组成员去旧货市场淘来的。《战马》所有的布景和道具可以装20辆9.6米长的集装箱卡车。
通过采访我才知道:3个演员互相配合才能操纵一匹“战马”,在舞台上完成各种表演。为此,演员们都经历了严苛的训练,无论从体能、耐力还是团队配合上都非常关键。比如马头抬起时,马的身体要立刻做出呼吸上的变化,马腿也要立刻做出反应。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演员角色更替频繁,40多个演员需要饰演100多个角色,一个演员可能同时饰演小马、士兵、群众,不仅要在半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换服装,还要驾驭马战场景,没有长时间高强度训练,他们肯定无法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由此,也让我领悟到了演员鲜花掌声的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
——建平实验中学七(5)班 钟臻霆
新民教育中心 陈乐 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