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6年01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寒潮过后说抢菜
朱晓昆
  朱晓昆

  刚刚度过35年一遇的大寒潮,听家里钟点工阿姨说说寒潮前后买菜的事情,有点趣味,有点酸涩,也带来思考。

  趣味是阿姨的情绪变化。

  21日,离预报中的“最冷日”还有三天,阿姨就买了一大袋蔬菜回来,大白菜、小青菜、菠菜、土豆、萝卜,阿姨蛮兴奋:今天青菜已经5元一斤了,不知道会涨到多少,不行我明天再去买点。阿姨还算克制的,当天看到朋友圈有人晒出,一早就抢购了近100元的蔬菜囤在家中。寒潮中的24日,阿姨说,今天青菜只有4元一斤,没有涨价嘛。三天前买的已经不大新鲜了,她有些后悔。之后的25日,菜价继续稳定。阿姨也无奈,因为家里要先把21日买的菜先消化掉。

  酸涩是菜农的不同境遇。

  看到报道说,在上海几个主要的蔬菜批发市场,从21日到24日,蔬菜批发价连日下跌,最受伤的是寒潮那两天运菜而来的菜农,千辛万苦远道而来,能卖出的价格远远低于前几日,23日部分蔬菜的批发价甚至只有21日的一半。无独有偶,宁波市场24日的青菜价格也比22日下降了三成左右。究其原因,就是前几天市民囤菜太多,使之后的市场交易量大幅减少,来进货的少了,新来的菜自然就卖不出价了。

  久违的抢购不禁令人去想,买菜人对市场机制的信心够不够?

  极端天气前的抢购,在过去可能是不少人的一种习惯心理,蔬菜较容易成为抢购对象。但这些年不大听说了,因为情况早已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蔬菜保证供应的机制已经非常成熟有效。据业内人士分析,寒潮天里市场上的蔬菜,如果卖得贵的,大多数是前几天囤进的货。这笔账大家能算得清楚,由于前几日的抢购,导致零售商高位进货,自然会相对高位卖出。换句话说,抢购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菜价高企。

  所以,买菜人不妨对目前的市场及其调节机制有所了解,更保有信心,盲目跟风抢购囤货的结果往往是做了无用功,甚至适得其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5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8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9版:评论/随笔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互动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汽车周刊
   第A2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8版: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夜光杯
   第A32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给“一家两制”画上休止符
寒潮过后说抢菜
寻宝
以“复方”根治滋补品乱象
“黑波”
雨夜车祸之后……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9寒潮过后说抢菜 2016-01-27 2 2016年01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