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不讲晚上,只讲夜里,不讲晚报,只讲夜报。在上海,还有哪4个字的点击率能够和《新民夜报》PK?有了:大饼油条。我好像在讲上海老话,因现在上海的早点花头多了。不过,在我,觉得老上海的大饼油条,那不变的味道,就是顶好的。
夜报里有一个亮点叫《夜光杯》。上海人讲话,说那里边都是豆腐干文章。当然那应该是上海小包装的五香豆腐干。五香,也就是无限香,因为那其实是一块块微缩景观,从人生五味,到世界万象。这世界变化快,那不变的风景,最有故园情。
《夜光杯》70岁了,真想请教:您是怎么把时尚和地气、把过往和今来混搭一身,吸引各色人等?我想起常在夜光杯疾书的吴冠中先生,想到现在他那个世界里,一定有那么多的人在为70岁的《夜光杯》点赞。又想到季羡林先生。有一次我和梦溪在他病房时,来了一个电话。他告诉我们是《夜光杯》的贺小钢约稿,他答应了给她写一千字。
这位贺小钢我只在一个会上见过一次,讲过比一句多一点的话。只记得那俏小身影和那条紫红格子裙,小精灵似的,但就是有老编辑的传统。她对作者,不动文字只给建议,浓缩了上海人的优点:聪灵、辛勤、诚信。怪不得我尊崇的前辈们偏爱小精灵的魔杖,譬如吴冠中,譬如季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