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后来我自己也会为新民晚报副刊写文章。那时候我只是个孩子,年龄很小,耳朵里经常听到爸爸讲这个报纸的名字。
经常听到的是陈铭德这个名字,爸爸要我喊他“陈伯伯”,还有陈伯伯的妻子邓季惺阿姨。他们是我爸爸和妈妈尊敬的长者。我只知道他们是人们口中的老报人,就是早期报章杂志的创办人,开拓者,是功臣。当年的《新民报》就是陈伯伯编辑主办的。
我认识陈伯伯是在他晚年的事了,印象当中那是一位慈祥睿智,喜欢讲笑话的老人,操四川口音,喜欢吃,喜欢美食,每当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会电话给我爸爸让他去家里品尝。反之,我爸爸妈妈做了或是买到了什么新鲜食材或是好吃的,也会及时告知陈伯伯一家,或者直接去对方家中大快朵颐,或者差人送到对方家中。我只知道陈伯伯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也知道他们有多年交往的历史。但是直到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当年我父母结婚时他曾资助了爸爸买下北京王府井后身的一座四合院,我和两个哥哥都是成长在那座院子里。可见我们一家与新民报的特殊关系。
而后来,我知道我家与新民报及至如今的新民晚报有一种更深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更加具象化了。
原来,1945年,爸爸大胆将当时还是蒋家政府劲敌的毛泽东的那首词《沁园春·雪》首次发表在报纸上,那张报纸即是今天新民晚报的前身新民报。
父亲是那种十分豁达宽怀的文化人,他在世时很少提及年轻时在新民报做副刊编辑时发表了那首大气磅礴、影响巨大的诗词的历史,只在有人向他问起的时候轻描淡写地应一两声。直到他去世以后,许多人追忆他的过往,才将那件事又描述出来,而我也才得知了细节原委。
一直喜欢新民晚报的编辑方式,她的著名副刊《夜光杯》有一种特殊魅力,几十年来吸引着各年龄段的读者们,也包括我。再以后,我开始为新民晚报撰写文章,经常开心地看到自己的文字发表在《夜光杯》上,继我的爸爸吴祖光妈妈新凤霞以后,也成了这个深受读者喜爱的副刊的作者,完成的似乎是一种继承。
仿佛听到当年爸爸夸奖我时说的话:“我女儿真可爱,她在写文章。”我还要告诉他,我不但一直在写,我还在他曾经服务过、写作过的新民晚报副刊上写文章,而且已经拥有一批固定的读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