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何为在上海开始文学事业,时年15岁;37岁奉调福州,63岁退休回沪定居,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余年仍笔耕不辍,其间写作的散文特别是最后几年的作品,多发表在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最后写的一个专栏即“纸上烟云”,并结集出版。
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家父在福州订阅;回沪后更是每日傍晚等待着邮递员送来晚报,而且总是先看《夜光杯》。晚年他患眼疾,最后几年已经无法用放大镜阅读,乃请人读报。每次我到上海探视,就由我读报,先读《夜光杯》的篇目,凡是他熟悉的老朋友的文章,就一定全文阅读,他则闭目聆听,有时会发表几句评论。这个时期他几乎无法正常写作,但是还有创作的冲动并且非常吃力地写字为文,他这样描述自己写字的状态:“我是凭手的感觉写的”,因为原稿字迹有大有小,几乎难以辨认,“这真是苦了我的责任编辑。”
他在2005年2月写的《封笔乎》写道:“笔是封不住的。只要生命尚在,很难说心灵的火花什么时候就此熄灭。”“封笔乎,真正封笔在人生的尽头。”
家父最后一篇散文《水乡陌生人》,是在2010年6月写的,也刊登在《夜光杯》。7个月后,在他文学起步的陕西南路老宅,他真正封笔了,走到了人生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