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报纸大多有书评版,有娱乐版,但没什么副刊。像《夜光杯》这样的综合性文学副刊或文艺副刊,似乎只有在中国才生生不息,成了报业特色之一。
可能的原因是,中国的诗文传统源远流长,自有了造纸术,有了活字印刷术,就有了超大面积的文人墨客,又言志又载道什么的,连许多村夫也能品联析对,在穷乡僻壤里文学一把。这就不能不影响到报业的形态。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个特色没什么丢人的。我曾对一些外国同行说起这事,他们听说中国的报纸也可发表小说和诗歌,都不无羡慕之色。相比之下,他们的成长空间就要狭小许多,与报纸这种大众传媒几乎无缘。
多一些文青以及超龄文青就那么重要?“文艺腔”有时候是否也误国误民?确实,在需要干实事、讲逻辑、认死理的时候,狂喷“文艺腔”可能让人晕。不过话分两头说,当人们需要有点情怀、情感、感觉、意趣之时,需要点闲逸、超脱、虚净、遐想、诗情画意之时,“新闻腔”“理论腔”“政策腔”……肯定也会给人添堵吧。人毕竟不是机器人,再怎么智能化升级,心理活动中肯定也有逻辑够不着的地方。人也不可能真正成为经济动物,哪怕是唯利是图的人渣或恶棍,心中也常有温柔一角,一有机会便悄悄苏醒。因此,就像每个城市都得有公园,得有公园下的路灯和小径,人们也都需要《夜光杯》这种资讯狂潮之下一角静静的温馨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