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进入上海文艺出版社那座幽静的小楼,是1999年初冬。那时我刚转业不久,也许解放军文艺社的人感觉着我还是一个军队作家,所以让我跟着他们去上海采风。
那时的上海,已经发生了巨变,尤其是浦东,起了那么多的高楼大厦,修了那么多的文化景观,繁华而现代,喧嚷而热闹,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但我更喜欢绍兴路那样的环境,那样的氛围,有几分寂寞,几分冷落,几分凉意,是一种很文学的感觉。
小楼下有一棵很大的树,虽初冬但未落叶,庞大的树冠,笼罩着小楼的阳台。阳台上有桌椅,好像是白色的。记得有一个女编辑对我们介绍过这几把椅子上曾经坐过的风流人物,张三李四,俱往矣,遂生出无限感慨。这绍兴路74号,是个挺适合怀旧的地方。
就是这次,认识了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诸多优秀人物。
跟我关系最“铁”的,还是郏宗培兄。此人豹头环眼,南人北相,乍一看似个莽汉,交往久了才知道端详。2004年末,我们一行十余人,组成一团,去日本北海道采风。相处十几日,方知郏兄是个敢于做事、善于做事,既有胆识而又思维缜密的人。他豁达幽默,常有奇态,与之同行,其乐无穷。我们此行的记录,就是那本图文并茂的《莫言走笔北海道》。文章是众人写的,书名却让我一人掠美,惭愧。文是美文,景是妙景,只是主角形象稍逊,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了。
作家与出版社的关系,说到底还是与出版社里人的关系。人好社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