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传统,才能有新编
朱渊
  仔细推敲“600分钟600年——中国戏曲经典名家盛荟”的节目单,十分有趣,剧目都是极为传统的经典折子戏,演绎者却都是近年来致力于创排新编戏的主。他们都是拥有深厚传统根基的艺术家,他们都对各自剧种传统剧目驾轻就熟,正是有了这份对传统艺术炉火纯青的造诣为积淀,才有底气、有力量、有可能创造出保留传统精髓的新编戏。

  魏海敏这次带来的《贵妃醉酒》是“旧味道”的“醉酒”。如今看来的旧,早大半个世纪也是新。这出如今已成为梅派代表剧目的作品,本就是京剧常演剧目,梅兰芳将其去芜存菁再创造,才有了现在更有格调、更能全面展现演员才艺的歌舞戏。

  新编,虽有个新字,但却是需要在旧里翻滚沸腾煮烂了熟透了才能“涅槃”的重生。并非简单地另起炉灶,也不是厌倦了传统剧目枯燥重复,尚未能在旧里站稳脚跟就是图飞向“新”世界的“新人”们的“救命稻草”。正如魏海敏所说:“学老戏如同存银行,存款不足,怎么另谋大业?”缺乏传统根基,新编只能是“瞎编”!        朱渊

  【相关活动】

  作为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项目,“600分钟600年”不仅入选了参演剧目,并将覆盖艺术教育和论坛两个板块。9月底开始,由8位名家组成的“讲师团”将推出6档主题为“解码戏曲”的艺术公益讲座,面向人群包括青少年、都市白领、外籍驻沪人士、社区市民等。

  10月24日,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则将组织青年观众、青年戏曲从业者与参演“600分钟600年”的艺术家们,以“传统戏曲与当代青年”为主题展开零距离互动,共话“面向下一个600年的传承与发展”。11月初,国际艺术节还将举办第一次戏曲论坛,届时将有多位艺术家代表就戏曲的生存发展建言献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600分钟“浓缩”戏剧600年
有传统,才能有新编
超五成剧目首度亮“活儿”
沪剧京剧评弹联袂进京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4有传统,才能有新编 2016-09-19 2 2016年09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