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0年,王珮瑜就尝试过戏曲与曲艺的结合,她与马志明等合作的墨壳原态舞台剧《乌盆记》将京剧与相声、评书结合起来。此次将在东方艺术中心“名家名剧月”亮相的《文图会》延续了前一次的合作,依然由《乌盆记》主创团队担纲。整台演出将京剧与相声两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并融入创意十足的新元素。开场由马志明与搭档黄族民带来传统相声《文章会》,衔接部分为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武生陈麟加盟演出京剧《赚历城》,大轴戏则是王珮瑜主演的传统骨子老戏《张松献图》。三个环节前后连贯,层层展开关于“地图”的亦新亦旧、历久弥新的故事。
传统相声《文章会》采用的是几乎绝迹于舞台、真正原汁原味的老版本,将带领观众体验一把马氏相声的“老传统”。而京剧《张松献图》原是汪(笑侬)派的三国戏,余派并不曾演绎过。这次王珮瑜邀请京剧小生名家、京剧教育家孙元喜对剧本进行了整理、调整,使这出相对单调的老生“单边戏”变得更为丰富且更具可看性。王珮瑜笑称,张松这个角色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由自己来演很合称。不过话锋一转,她又表示自己要演一个“史上最帅的张松”。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墨壳原态舞台剧《乌盆记》的延续,马志明和黄族民两位相声名家将在京剧《张松献图》中客串书僮,并表演一段《地理图》的贯口,让相声与京剧里的“地理图”巧妙融合。
据介绍,此次演出延续了“墨壳原态”原汁原味的舞台呈现,在本质上还是以传统艺术为凭鉴,秉持“修旧如初”的理念。主创团队请来多位重量级戏曲理论家、教育家及表演艺术家当顾问,挖掘整理阔别舞台将近二三十年的传统相声《文章会》和骨子老戏《张松献图》,以当代审美加以呈现,达到再现经典、回归传统的效果,既是对传统戏剧内容的全新解读,又是对现代戏剧舞台的复古诠释。《文图会》导演马千表示,他这次主要起的是策展人的作用,因为“传统戏曲没有导演,它们已经很完善了”。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