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动态/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文图会》将京剧与相声有机结合
~~~《文图会》将京剧与相声有机结合
~~~《文图会》将京剧与相声有机结合
     
2017年02月2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瑜老板”又搞新花头
《文图会》将京剧与相声有机结合
王剑虹
■ 王珮瑜(中)昨与粉丝合影
■ 王珮瑜在介绍新作 何雯亚 摄
  昨天下午,由京剧余派老生王珮瑜和相声泰斗马三立之子、马氏相声掌门人马志明领衔主演的“戏·曲”跨界大戏《文图会》,在黄浦江畔的建投书局举行媒体发布会。现场汇集了数十位王珮瑜的粉丝,几乎清一色是年轻人。大家一起兴致勃勃地听“瑜老板”介绍新作的创作思路、朗诵为这部作品创作的主题歌的歌词,在现场建起的微信群瞬间爆满……如此热闹的现场气氛在戏曲类发布会中极为少见。

  早在2010年,王珮瑜就尝试过戏曲与曲艺的结合,她与马志明等合作的墨壳原态舞台剧《乌盆记》将京剧与相声、评书结合起来。此次将在东方艺术中心“名家名剧月”亮相的《文图会》延续了前一次的合作,依然由《乌盆记》主创团队担纲。整台演出将京剧与相声两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并融入创意十足的新元素。开场由马志明与搭档黄族民带来传统相声《文章会》,衔接部分为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武生陈麟加盟演出京剧《赚历城》,大轴戏则是王珮瑜主演的传统骨子老戏《张松献图》。三个环节前后连贯,层层展开关于“地图”的亦新亦旧、历久弥新的故事。

  传统相声《文章会》采用的是几乎绝迹于舞台、真正原汁原味的老版本,将带领观众体验一把马氏相声的“老传统”。而京剧《张松献图》原是汪(笑侬)派的三国戏,余派并不曾演绎过。这次王珮瑜邀请京剧小生名家、京剧教育家孙元喜对剧本进行了整理、调整,使这出相对单调的老生“单边戏”变得更为丰富且更具可看性。王珮瑜笑称,张松这个角色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由自己来演很合称。不过话锋一转,她又表示自己要演一个“史上最帅的张松”。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墨壳原态舞台剧《乌盆记》的延续,马志明和黄族民两位相声名家将在京剧《张松献图》中客串书僮,并表演一段《地理图》的贯口,让相声与京剧里的“地理图”巧妙融合。

  据介绍,此次演出延续了“墨壳原态”原汁原味的舞台呈现,在本质上还是以传统艺术为凭鉴,秉持“修旧如初”的理念。主创团队请来多位重量级戏曲理论家、教育家及表演艺术家当顾问,挖掘整理阔别舞台将近二三十年的传统相声《文章会》和骨子老戏《张松献图》,以当代审美加以呈现,达到再现经典、回归传统的效果,既是对传统戏剧内容的全新解读,又是对现代戏剧舞台的复古诠释。《文图会》导演马千表示,他这次主要起的是策展人的作用,因为“传统戏曲没有导演,它们已经很完善了”。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读者之声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展馆/新民印象
   第A09版:展馆/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高满堂:我为上海写新剧
敢虚报票房就罚得你“哇哇叫”
“瑜老板”又搞新花头
新民晚报动态/文体汇A12“瑜老板”又搞新花头 2017-02-26 2 2017年02月2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