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又要开通一条地铁,周围真是喜大普奔、欢呼雀跃。很快,几处交通要道边上张贴了“征求地铁出入口告示”。七八张对开大纸,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还有犹如军事地图的大大小小图案。我人老眼花,踮起脚瞧了半天,也没看清地图上的内容。但是,从标题到一些文字,我体会到了地铁建设暖人心的举措,那就是在地铁开工酝酿与筹备之初,就会听取群众意见,出入口如何才能更贴近群众的需要,大伙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想法,可以充分表达,以求得更好地满足周围群众的渴望。我以为,这样的做法为以后的成功,也就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地铁造价不菲,完工以后也很难进行更改。所以,事先的听取多方意见,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但是,也有不如意处。就在家门口已经开通的地铁,只有马路北边东西两头有出入口。两个出入口相距估计有三四百米,如果要过马路从北边到南边,尤其是这一头到那一头,这个圈子绕得可真是不小。这条马路为八车道,大小车辆往往疾驶而过。为了行人安全,于是就有了马路中间的隔离带。也许是绕道实在费时费力,一些心急的就会先一大步搭上隔离带跨越而过——那可险象丛生了。还有人在长长的隔离带中间,硬是拉开一个口子侧身而过。为了保证行人安全,也为了避免人为灾难,于是,有关方面重新选择了高大上隔离带,而且几乎无法再扯开、打开、拉开。
但是,这一切好像从一开始就能够避免。就在这个地铁站,早就预设了一个马路南边的出入口——从地铁建设来看,好像一般都会考虑在东西南北有出入口,这样既让乘客省时省力,也有了极大的安全。记得两年多前地铁刚刚开通,这个南边出入口毫无动静,很快有一个告示,说即将就会开通这个出入口。但是,半年了,毫无动静;两年了,还是毫无动静!
我看到了要新造地铁,会有那么感动人的出入口设置征求意见。但是,地铁建设完工,为什么已经差不多完工的出入口却紧紧封闭呢?每天上下班高峰期间,从马路北边东西两个出入口浮现的乘客,很快挤满马路,而那个南边出入口就是无动于衷、闭门谢客。
不知是因为人流量还没达到规定人数、是为了减少自动扶梯用电量开支、还是为了减少人工费用?我以为,最大的问题是,既然出入口已经几乎完成,而人为封闭,那岂不是最大的浪费?
从去年下半年起,好像这个封闭多年的出入口有了些动静,门口的路面开始整理,颇有些洒扫庭除、开门迎客的况味。但是,迄今还是卷帘门紧闭。马路对面的人群蜂拥而至,这边却依然无动于衷。
还有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有一个地铁站,出入口颇多,但是就在开通以后不久,突然封闭了一个口子,张贴的告示说是“因故”。那么,有可能只是三五个星期、三五个月?可是,已经三五年了,还是“因故”着原封不动。开挖一个口子、上下滚动的自动扶梯,肯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况且动工之前还会认认真真地听取四面八方的意见。可是,在已经完工、已经开通的情况下,却突然封闭,而且很有可能会是终身了。那可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一件好事要能做成,本来就不易。问题在于,本来可以做得很好的一件好事,不知为何往往会半途而废,或者是拖拖拉拉,似乎是在考验急切等待者的耐心与定力。更莫名其妙的是,一件好事已经做了,却没做到底,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