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在一片焦黑的建筑前、在一片泪眼朦胧的民众前,刚过不惑之年的马克龙,一反西方政客面对灾难的常态,既没有煽情、也没有发狠,面无表情地撂下“法国人必将重建巴黎圣母院”的决心,便扬长而去。
这不禁让人有点好奇,上任不到两年的马克龙到底经历了什么,由一个时常面带微笑的暖男,变成如此又刚又硬的强人?
平心而论,马克龙上台之后,给他添堵的内政外交麻烦事就没停止过,归纳成一句,就是“世界变化太快,而改变法国太难”。
晚特朗普5个月上台的马克龙,看着美国一个个“退群”、将统领世界的制高点逐步让出,看着英国挣扎在“脱欧”与“不脱欧”之间,不同派系吵得上天入地,看着由于民粹主义的兴起、自己在欧洲的“劲敌”默克尔饮恨退出政坛聚光灯……相信,在他的内心,“让高卢人再次伟大”的念头一次次翻涌。
乘着“法国人要改变”的东风问鼎爱丽舍宫的马克龙,本以为改革将顺理成章,却在法国人的“改革纠结综合征”下屡次折翼:改革“全民福利”的退休制度,挨骂;给企业减税,挨骂;延长工作时间,挨骂;遴选亲信入阁,挨骂;欢迎难民,挨骂;收紧移民政策,继续挨骂……等到了以环保为目的而加征燃油税的时候,法国人索性不骂了,直接穿上黄背心,冲到巴黎街头打砸抢烧,表示抗议。连续22周的折腾,好话说尽,哪怕巴黎圣母院着火了,都不能激起将“个人主义”奉为人生信条的法国人的同舟共济之心。
眼看着崛起的最佳时机被国民的内耗生生浪费,难怪马克龙最近一改作风,“硬核”操作不断:不仅带领欧盟正面硬抗美国的关税制裁以及英国的“脱欧拖延症”,更是在国内发起全国大讨论,公开回应抗议活动,表示“绝不因为顽固少数群体的暴政而停下(改革的)脚步”,并首次表示,警察将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阻止示威活动失控。
也许,马克龙终于认清,连筹款重建巴黎圣母院都要挨骂,法国人的“改革纠结综合征”真的很难被彻底扭转。既然如此,与其痛心疾首打嘴仗,不如强势出击干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