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腌糖蒜
张猛
  张猛

  每年初伏前后,呼兰的家家户户都在做一件事儿——腌糖蒜。

  一车车青蒜从四面八方涌进城。市场上,胡同里,商店门口随处可见那些满眼碧绿的蒜。一般是每捆二十头,按个头大小论价,一到几元不等。这时候哪家都要买上百八十头,爱吃这口的总要腌两坛子。

  蒜买回来,坐在楼下收拾好。先削去蒜根,不能用力过猛,切得太狠蒜瓣容易散,我是拿刀绕着蒜根慢慢转一圈,到头时刀轻轻一翘,根就齐刷刷掉了。扒去外面几层老皮,就是白白净净的新蒜。葱绿的青辣之气混着遥远的土腥味袅袅而起。这时,我就忍不住空嘴吃两头,我不怕泥土,我信那句老话:“人吃土欢天喜地,土吃人叫苦连天。”

  扒好的蒜要在清水中浸泡,去辣气。蒜梗是舍不得扔的。切下蒜头,再用刀将清白的梗子断成几截,和蒜头一同扔进坛子,在汤水中静静地泡上几天,捞出来,就是一道饶有嚼头的美味。

  腌的时候,我就成了旁观者。看着妻子慢条斯理地煮一锅水,加盐,晾凉。再把山西米醋和白糖按照一定比例放进盐水中搅拌,再放酱油,花椒粒,大料,姜丝。汤调好以后,把泡过又控干的蒜头蒜梗一股脑倒进坛子,封好,放到阴凉处。我们这里的糖蒜,主要有两个口:要么酸甜,要么咸香。每年我们家都腌两坛子,一坛是她爱吃的酸甜口,酱油少,糖多,清清亮亮;一坛是我爱吃的咸香口,糖少,醋多,酱油多,浓墨重彩。

  一周以后,打开盖子,裹着酸甜气的蒜香便从深褐色的坛子里飘出来,钻入肺腑。捞一碗,外表殷红里面依旧莹白的蒜头,咬一口咔哧咔哧脆响,咸辣酸甜,那年复一年的味道就在期待已久的口中酝酿、升腾,不知要多吃几碗米饭。喝酒时,就这么一碗糖蒜,用不着菜,足矣。

  以前,家里腌的都是岳父在乡下种的,皮扒得只剩一两层,有些甚至露出蒜瓣来。今年,岳父搬回山东老家,买的蒜我扒得格外小心,只撕掉外面一两层。坐在钢筋水泥的阴凉下,我又想起岳父那片茂腾腾的园子,多扒一层都觉得心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09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0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1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2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3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五环长廊
   第B02版:五环长廊·回眸
   第B03版:五环长廊·影音
   第B04版:五环长廊·轶事
   第B05版:五环长廊·海报
   第B06版:五环长廊·经济
   第B07版:五环长廊·人物
   第B08版:五环长廊·瞬间
   第B09版:五环长廊·时尚
   第B10版:五环长廊·赛事
   第B11版:五环长廊·赛事
   第B12版:五环长廊·邮票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槟榔女勇夺奥运桂冠
茉莉
接竹引泉人
露睡
从法文书馆到一所中学
让“邻里”攀亲艺术
腌糖蒜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腌糖蒜 2016-08-06 2 2016年08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