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君子兰京剧传习社
惜珍
  惜珍

  沪上京剧票房星罗棋布,而以著名专业京剧表演艺术家为掌门人的却鲜见,君子兰京剧传习社就是一家。社长和副社长分别是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达发和金锡华。

  君子兰京剧传习社成立于2001年,原名青之杰京剧传习社,至今已走过整整15个年头。担任该社顾问的是李蔷华、舒昌玉(梅兰芳入室弟子)、李炳淑、夏慧华、周少麟、尤继舜等六位京剧名家。乐队成员也大都是业内大腕。琴师是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尤继舜。梨园界赞京胡名家有“南尤北燕”之说,“北燕”是指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燕守平,“南尤”即指尤继舜。操琴的还有一位青年琴师中的佼佼者陈平一。鼓师金正明和钱镇威也是赫赫有名的。打大锣的是全国有名的锣王钱根生,他家住苏州,每次活动都专程从苏州坐高铁赶来。除了一流的乐队,还有一流的音响。活动场地在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宽阔敞亮的大厅内,在上海市中心有如此票戏之地,也是一流的了。常来光顾票房的还有影视演员张芝华,老报人秦绿枝等。每周日下午从1点半活动到6点,从未停息。

  这个有点小众的票房人员相处融洽,名为君子兰,寓意“君子来”。15年来,票房发生过无数感人故事,金锡华说起来如数家珍。周信芳之子周少麟从君子兰成立那天起,几乎每次都来。后来,他因患帕金森症,走路不方便。票房原先在卢湾体育馆二楼,每次都是由票房的一位年轻人把他背上楼来。他唱不动了,但喜欢打大锣,钱师傅就让他打,打出的锣虽然有气无力,但依旧得到大家的热情鼓励。滑稽名家杨华生也是君子兰票房的会员,他喜欢唱京剧,但因耳背导致耳音不准,每次大家就一起帮他找调门,找对后,就叮嘱他“千万记住了”。杨老每次都唱得兴致勃勃,欲罢不能。香港会员友汪可强晚年因病住在上海的医院里。一次,票房活动时,原先前面不开的那扇门突然被打开了,众人正在纳闷,却发现汪先生坐着轮椅由他女儿从门内推了出来,大家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汪先生当场唱了《綄纱记》中伍子胥的一段“二六”,琴师把音调到最低。其实,当时他已病入膏肓,回到香港不久就仙逝了。这一段“二六”就此成了汪先生的绝唱。著名评弹演员潘闻荫也是票房会员,他夫人说,他退休后最盼望的是每周一次的君子兰票房活动。他每次只唱一小段,大家最爱听他唱《三家店》流水中的一句“儿行千里母担忧”,听上去又软又糯。潘先生说我不是来唱的,坐着听听就很开心了。潘先生生病住院期间,还不忘记一再关照老伴,票房会费不要忘记去付掉。潘先生嗜茶,每年清明前都要到苏州东山去买5000元一斤的碧螺春,拿到票房让大家喝。潘先生仙逝后,他留下的碧螺春还在,大家端起茶杯,就会想起潘先生的音容笑貌。

  今年已届75岁高龄的金锡华对于票房有一份情结。他出生于北京,父亲是昔日京城票界四大名丑之一。金锡华从小就跟着父亲在票房玩。他说:“君子兰票房早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他和张达发为了票房鞍前马后,几乎所有的星期日都贡献在这里,却分文不取。现在,金锡华把他的爱徒虞伟也“拉”了进来,以保证君子兰京剧传习社的可持续发展。

  十日谈

  京剧之家

  弘扬社是有海内外票友组成的票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金市汇市
   第B0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专版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现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C04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前沿
   第C06版:趋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08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奶奶的土话
宗英藏书
“定于一”
怀抱琵琶
君子兰京剧传习社
新民晚报夜光杯A12君子兰京剧传习社 2016-08-27 2 2016年08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