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虾肴名馔
苑丛梅
  苑丛梅

  众多海鲜中,我最喜爱虾。诸多虾肴中又最爱清炒虾仁。

  清炒虾仁是著名杭菜,吃这道菜肴,当于烟花三月亲临江南尝鲜。然而,我最初品尝此菜,却是在雕梁画栋、大红大绿的京城。高中毕业,哥哥犒劳我读书辛苦,带我到北京游玩。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北京鼓楼下面一间小餐馆,哥哥点了10元一份,相当于现今100元价格的清炒虾仁。第一次吃虾,以姜葱盐爆炒的虾仁,清腴、滑嫩的口味至今难忘。饭后,我们去鼓楼附近的胡同游逛,还路过简朴如平常百姓家的茅盾故居。四合院里都种着枣树、柿子树,斑驳的砖墙在辉煌夕阳中灿烂无比。那就是气势磅礴的京城文化。至今,我还在心里觉得,清炒虾仁是京城名菜,属鲁派菜系。

  杭帮菜清炒虾仁滋味如何,我不得而知。但对龙井虾仁却慕名已久。相传此菜的来历为乾隆皇帝下江南巧遇所得。其烹制方法虽非复杂,但须用上好的西湖龙井茶烹制。虾仁本身鲜美的滋味与清香的名茶相配,实乃人间至美。

  中国海岸线绵长,从南至北都不乏虾类。我虽身在内陆,但通过各种因缘际会,也曾间接品尝过一南一北的虾肴名馔。如山东鲁菜经典名菜“油焖大虾”、广东粤菜“白灼虾”。

  哥哥的丈母娘是哈尔滨人,做得一手鲁味好菜。当年嫂子刚过家门,亲家母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做客。一桌山珍海味让我大开眼界,有猴头菇烧鸡、清炖王八、酱烧鲤鱼、油焖大虾、地三鲜等东北菜。此后,亲家又多次宴请我们,也许是为表达诚意,每次都有油焖大虾这道海味。父亲对我说,他曾去过山东曲阜,亲自品尝过孔府家宴,亲家母鲁菜油焖大虾的手艺与之不相上下。为求得真传,我钻进厨房,亲眼目睹了亲家母烹制此菜的过程。与鲁菜不同,亲家母以番茄酱代替鲁菜中的糖、醋、盐,仍然是酸咸带甜,油香脆美的滋味。

  母亲60大寿那年,我已分配回家乡工作。为给母亲贺寿,两个哥哥共同出资,邀请全家在当时成都最高档的粤菜馆吃饭。我初次与粤菜相遇。记得当时点了铁板烧牛柳、烤鹅、基围白灼虾等。基围虾清水煮后,剥其外壳,以姜醋蘸食,滋味酸中回甜,图的是食材鲜美。二十年后,哥哥已赴北京高就,去年邀请我们前往深圳广州同游。在深圳金翠皇宫老牌粤菜馆,哥哥为我们洗尘。此次,哥哥点了大名鼎鼎的花胶汤、烧鹅、花甲、白灼虾等当家菜,滋味较成都当年的南海酒楼更胜一筹。特别是白灼虾采自南海大虾,个头大、味道极其鲜美,其蘸碟不知何物,与虾肉相食,绝美。

  虽然虾肴名馔无比美味,中国传统文化对虾的评价却不太高,俗语有“虾头虾脑”“虾兵虾将”之说。但我独爱虾,爱虾的鲜美滋味,爱齐白石笔下虾那柔弱纤细的外貌,爱虾般平凡琐碎、有滋有味的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金市汇市
   第B0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专版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现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C04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前沿
   第C06版:趋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08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大学新生应尽快“学”出自我
探险,生命绽放的花朵
抄不得也哥哥
利少弊多说文身
昆虫的天地(摄影)
虾肴名馔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虾肴名馔 2016-08-27 2 2016年08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