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载人航天领域最为关键的承上启下环节,“天宫二号”是真真正正的空天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要完成数十项的实验任务,其中有个重头戏就是“炼丹”——太空中制备高性能材料。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牵头研制的“炼丹炉”是一只重约27公斤重的“黑炉子”,学名叫做“综合材料实验装置”。
戴上“透视眼”深入炼丹炉,“左轮手枪”式的结构设计巧妙别致。它可以一次性将6种材料同时装进“弹夹”,扣动“扳机”开关,实验材料依次自动进入950℃高温的“枪管”中,完成新材料的生长过程。此次,“天宫二号”的新材料实验中,航天员两次手工开启“八卦炼丹炉”,“炼丹炉”共完成18种新材料实验。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带回了已经制备完成的12种新材料。”艾飞博士透露,这12样来自太空“炼丹炉”的“宝贝”,包括金属合金,半导体材料、功能晶体、薄膜和复合材料。所有材料实验样品均为未来世界的“英雄材料”。太空环境的微重力、超洁净,强辐射、超高真空和超低温,构成了完美的材料实验环境。经过“天宫二号”的“炼制”,新材料组分会更均匀,性能比地面更好,深入分析12味“丹药”的灵妙之处,是科学家们最兴奋的期待。
神舟十一号返回后,“八卦炼丹炉”和剩下的6种材料,还在“天宫二号”中继续工作,通过地面无线控制,开展一系列新材料的基础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