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龄办卡遭拒绝
丁先生今年67岁,家住宝山区宝山三村,平时经常乘轨交去附近大卖场买东西。但从家里到最近的轨交3号线水产路站有近两公里路程,以前他一直步行,难免有些吃力。前不久,他得知小区旁边有一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市民办卡后,每次可免费使用一小时。丁先生觉得很方便,就前往指定地点办理公共自行车租赁卡,不料却吃了“闭门羹”。工作人员给出的理由是,根据规定,办卡人的年龄必须在16—65周岁之间,丁先生已超过65周岁,出于安全考虑,无法为他办理。“现在大街上骑车的老年人有很多,65周岁以上也不代表身体就不好,凭什么出台这样的规定?”丁先生愤愤不平。
无独有偶,市民陆先生最近也遭遇了相同的尴尬。两年前,63岁的他办理了一张公共自行车租赁卡。今年,当他年满65周岁后,租赁卡突然“失效”,“我身体一直很硬朗,骑了两年多也没出过什么事,难道就因为所谓的年龄限制,不准我用了吗?”陆先生据理力争,但工作人员称,这是上级规定,他们只能执行。
“一刀切”值得商榷
记者昨天致电宝山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热线,一名工作人员坦言,目前,公共自行车确实只对16—65周岁、有骑行能力的市民开放,65周岁以上的老人,反应能力较差,骑行过程中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可能避之不及,发生意外。“作出这样的规定,也是从安全角度出发,并没有歧视老年人的意思。”对方称,不仅是宝山区,在公共自行车覆盖的闵行、浦东、普陀等区域,办卡人的年龄上限都是65周岁。
对于这样的解释,丁先生并不认可。在他看来,公共自行车是一项惠民措施,虽然主要面向的是上班族,但不能否认许多老年人也有使用的需求和能力。而且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的体质也越来越好,如果仍以65周岁的年龄来“划线”,既不科学,也有失公允。“老年人办卡,可以出具健康证明;办卡方也可以事先讲清楚,老年人骑车有风险,至于选择权,留给我们来决定,不是更好吗?”
市民建议改规则
记者随后上网查询,发现全国推出公共自行车的城市,大多对办卡人有年龄要求,年龄上限集中在65周岁和70周岁。但也有城市曾经设定了年龄上限,后来又在一片争议声中取消。比如南京市,最初投放公共自行车时,规定65周岁以上市民不予办理公共自行车卡;2014年上半年,根据市民意见,将“最高年龄限制”调整为70周岁;去年7月,南京在召开公共自行车管理办法草案立法听证会后,又删除了“70周岁以上老人不得租用公共自行车”的条款,但70周岁以上老人办卡,需签署免责声明。
丁先生建议,上海是否也能借鉴相关做法,有条件地为65周岁以上、身体健康的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开盏“绿灯”?或者适当降低门槛,提高年龄上限,让更多老人有机会享受公共自行车带来的便利。
本报记者 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