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话题/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文化援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上海文化援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上海文化援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文化援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喀什我最牛》牛在哪里?
孙佳音
■ 《喀什我最牛》总决赛颁奖
■ 来自英吉沙县的民间艺人十二木卡姆乐队
■ 《喀什我最牛》现场
  麦盖提县一位婆婆带着儿媳妇参赛,并给儿媳妇伴舞,得到大家交口称赞;伽师县一位盲人选手在亲友陪伴下,乘车奔波70多公里参赛,感动众人;疏附县一位民间艺人原来摆摊卖水果,参加节目后被县文工团邀请加入文艺演出队,成为当地“明星歌手”……一年多来,这些喀什各族群众乐观向上、顽强拼搏、追寻梦想的真实故事,通过电视荧屏,走进千家万户。

  2015年6月,在上海援疆指挥部和上海电视台的支持帮助下,喀什地区首档电视励志真人秀栏目《喀什我最牛》正式开播。15个月来,这档节目几乎刷新了喀什电视台所有自办栏目的收视纪录,收看到达率(即在特定时段打开电视收看节目的比率)达到80%以上,电视受众超过500万人,每周首播、重播共计16次……“制片、编导、主持、摄像、导播、灯光、包装,上海老师真的是事无巨细,手把手地教。”喀什电视台社教文艺部副主任党晓波告诉记者,傲人的成绩背后,是上海电视人的耐心和悉心。

  招选手 人人参与

  “栏目开办之初,上海老师就跟我们一起确立下了‘人人可参与’的报名宗旨。”《喀什我最牛》的执行制片许攀如今是当地电视台的骨干人才,可以说她是跟随着这档节目共同成长起来的,“一开始我们有点蒙。说实话,我们也举办过歌手大赛,但显然才艺门槛高,节目不可持续;以前还做过专题片,采访过英雄模范,但拍典型人物的故事,和做普通老百姓全然不同。上海老师来了后,我们开始学着用电视手段,去呈现普通人不普通的故事,这样局面一下子就打开了。”姑娘一口气讲完,又强调了一遍,“真的是学到了。”

  于是,节目开播至今,报名人数从最初的一个月十几人,增长到后来的每月近百人,成为新疆地州电视台唯一一台周播的综艺节目。自创办以来,已有来自汉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600余位选手报名参与,350多位选手登上荧屏展示才艺。“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既有农民、职工、个体工商者,也有干部、军人、教师和学生,年龄从8岁到80岁不等。除喀什地区外,克州、和田等喀什周边地州甚至1500公里以外的乌鲁木齐也有群众报名参赛。”小许非常骄傲地告诉记者,在喀什当地几乎都是“一人报名、全家参与”,伴随着选手的比赛,县乡村镇的亲戚朋友们奔走相告、争相收看,她相信她们的节目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你知道吗,现在审核通过能够参与节目录制的选手,排期已在三个月以后了呢。”

  办节目 喀什味道

  虽然“人人可报名”,但《喀什我最牛》通过一年半的选拔和比拼,还是挖掘出了一大批来自民间的“草根牛人”:用都塔尔弹唱歌颂党的好政策和美好新生活原创歌曲的泽普县农民吐尔逊·吐鲁甫,由平均年龄55岁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组成的英吉沙县民间乐队,能用维、汉、英、韩多种语言演唱歌曲的喀什大学维吾尔族学生阿曼尼沙……他们的精彩表演,不仅收获了观众的掌声,更凸显了喀什的地方特色。“我们上海的老师非常接地气,很注意融合喀什本土的特色。内地的节目里可能新奇特的东西比较重要,民族的融合,文化的碰撞,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在我们这里更重要。”党主任在一旁补充说,“唱歌跳舞嗨只是表象,重要的是通过现代的、时尚的、世俗的包装,消除一些不利于团结的思潮。”据了解,鉴于栏目的广泛影响,新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已将《喀什我最牛》列为自治区民族团结典型电视节目,并专门到喀什实地采访拍摄《喀什我最牛》台前幕后的故事,编入自治区民族团结系列片《在一起》。栏目还经过层层筛选,荣获新疆自治区广播电视作品优秀栏目一等奖。

  带队伍 事无巨细

  “气候和饮食上的不适应都是小事。”SMG融媒体中心的高级品牌经理刘江贤带队来新疆,已经三个月了,“琢磨出如何因地制宜,真正做出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然后为当地电视台带起一支能战斗的队伍才是让我头疼的大事。”他话音刚落,党晓波主任就纠正说,“其实,新疆的干燥和多肉的饮食,对内地来的同行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小戴来了几个月,从来都是跟我们一起下乡拍片,一起盯后期,一起加班一起吃盒饭,真的不容易。”她指了指一直在角落里低调的男孩,仔细一看,吃肉太多脸上鼓出了好多小包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当地电视台人手、经费都相当有限。于是一个《喀什我最牛》的主持人,除了能调度操控场面,还要做编导,甚至得管粗剪,有时候还要维护一下节目的微信公众号,小伙子说,“干得可带劲了,学到好多”。于是,节目的话筒排线可能也得援疆干部亲自上阵,“就那个小夹子,上海老师自己买材料,自己做,甚至让他上海的同事把材料买好了寄过来,都是自己掏钱。装上去一看,哇塞,大变样,真的不能差这么一点点。”许攀很自豪,这一年多她一直在进步,但她更羡慕自己做后期的同事,“那两个小伙子,刚刚从院校毕业,本来真的只懂简单理论简单拼接,四任上海老师手把手地教,现在会做开场啊,片头片尾啊。各大卫视有新的包装手法,一看就懂了,以前就算拆解开,我们都模仿不上。”许攀顿了顿,继续说道,“老师不光教后期,还教前期,从怎么策划怎么拍摄开始讲。这一年多,不光提高了我们的制作手法,还改变了我们对电视的意识。”

  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神舟十一号太空之旅特别报道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评论/专栏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跨界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郊野大地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福彩专刊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家装专版
   第B08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喀什我最牛》牛在哪里?
抢着用的演播厅
广告
新民晚报话题/文体汇A08《喀什我最牛》牛在哪里? 2016-11-19 2 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