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个人创造公平的欣赏空间,是每一个人的社会义务。准备带孩子去剧场看演出的家长,也应有心事先培养孩子的礼仪。孩子万一干扰了演出,家长也应有为其他观众着想,带着孩子走出剧场的觉悟。看到孩子入场,其他观众也不必预设自己一定会被干扰。每一个人都有意识得为他人留出足够的空间,就不会彼此冲撞。
除了每个人“向内”的思量,向外拓展解决方案也不失为另一条思路。家长的初衷,是让孩子提升艺术素养。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创造“家庭音乐会”、“亲子互动艺术”等各类针对儿童和家长的演出活动、文化课堂,依然能让孩子感受剧场的艺术魅力?如果剧场演出确实不适合孩子观看,那么海报上、宣传册上,是否应该写明:“不适合1.2米以下儿童观看”,做到事先告知?丰富节目资源、明确年龄定位,都不失为“事先”就解决问题的捷径,矛盾就不会仅落在剧场一方。
如果,我们也能公平给予儿童欣赏艺术的空间,同样也可以摸索出公平给予老人、残障人士等各类特殊人群欣赏艺术空间的可能。
有人说,幼儿能坐飞机是因为“必须”——母亲不可能带着娃走路从北京到上海;而幼儿去剧场“不是必须”——艺术不是生活“必需品”。
艺术很“公平”,从不“偏爱”什么人,但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艺术,不正是靠着“不是必须”的东西,才让人有点追求,才推动社会有点进步吗?我们都应为每个人都有公平的欣赏空间而尽力。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