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戏曲理论工作多年的汪人元表示,由于地方戏曲成才难收入低,行业优势日益衰弱,戏校招生难,原有的人才也在不断流失,因此“戏曲当前人才低端化、观众老龄化的情况非常严重。”同时,戏曲剧团的演出也越来越少,汪人元还引用山西省剧协史佳花的话说,山西原有民营剧团200多个,去年倒闭了近90%。
事实上,目前已经有210余种地方戏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汪人元认为绝大部分并没有被真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剧团已经转企,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能转企,当前要以抢救的态度来做好地方戏的传承保护工作。”
汪人元建议,各地方戏曲要加紧开展拜师学艺工作,同时建立民族戏曲非遗传承展示演出的制度,因为戏曲的保护需要活态,“不是把它放进博物馆,国家给钱养起来就行。”另外汪人元还提议要重视并保障戏曲教育,保证人才培养和薪火相传。
同时,汪人元还认为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创作演出生态应该是多推出优秀作品,其中应该包括高质量的传统剧目和优秀的移植剧目,并建议举办移植的优秀剧目汇演,改革现行的评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