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此时,作为徐汇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新举措,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在康健街道揭牌,并由民办世界外国语小学托管。然而,居民们多少有些“忐忑”。
又一年招生季节将至,这所新学校是否得到了百姓的认可?校长张悦颖说,或许这两天接连不断的咨询电话可以说明问题。办学之初,康外开通了官方微博“康外孩子的每一天”,迄今为止的358条更新,记录了一所新建学校为“成为家门口好学校”做出的努力。
周五没有下课铃声
每周五,在康外小学听不到下课铃声。康外小学从世外小学的办学过程中汲取经验,探索“4+1”的课程模式,即每周五不分学科,从组织自我、认识自我、表达自我、认识世界、探究世界、共享星球等六大模块,开展艺术人文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两大类“主题式课程”,鼓励孩子们懂得合作、大胆质疑、学会探究。
在微博上,孩子们被老师亲昵地称为“康宝”。“康宝的故事”记录了孩子们层出不穷的精彩创意——他们搜寻“世界各地孩子们玩的游戏”,他们研究全球的节日,坐在泡沫垫上划龙舟过“端午节”,跟着体育老师按照清明节习俗玩斗鸡,玩不过瘾,继续发明“女孩节”“机器人节”等各种原创节日。
负责托管的世外小学张悦颖说,“托管”一所全新的学校,任务之一就是为一所学校找到特色所在、创造自主空间。
每日一拍留下笑脸
总务主任、体育老师蔡晓亮有一个专栏“晓亮哥哥的八点视角”。说起来也简单,就是每天清晨在相同的角度给“康宝”们拍一张照片。
蔡晓亮感叹,看似是重复的动作,却生动记录了孩子们的变化。学校“移植”了世外小学的一项小规定——每个孩子入校,要用英文大声和老师、门卫师傅打招呼。入校之初,很多“康宝”非常羞涩,低着头往校园里冲,有的甚至还会哭鼻子。蔡晓亮就放慢拍照节奏,让孩子们几人一组,一起面对镜头。渐渐地,孩子们开始主动冲到“晓亮哥哥”面前要求拍照,缠着他上传至微博,让爸爸妈妈看到自己。
每个优点都能发光
一(3)班男孩申亦宸的妈妈钱女士告诉记者,冲着“离家近”和“世外托管”,最终选择了康外,但的确很“纠结”,因为没有前人经验可循。如今,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让她“心定了”。
在别的学校,升旗、校园值勤、苗苗团入团仪式等“艰巨任务”,通常由中高年级孩子承担,但是在这儿,一年级娃娃们全得自己来。令钱女士欣慰的是,每个孩子都有岗位,无论成绩如何性格怎样,都可以凭借各种各样的优点,赢得选票,成为活动小负责人。小申是个有些内向但知识面很广的孩子,一次,他因为说出了“最多的节日名”成了团队合作的小组长,这令钱女士着实惊喜了一阵。
利用微博,老师把镜头对准了和妈妈一起制作全校名单、核对出勤情况的严谨的“小当家”,不声不响一下课就去把同学们作业张贴整齐的“磁性板管理员”……康外常务副校长孙燕泓说:“虽然孩子们可能在升旗仪式上拉反了绳子,怎么也没有办法把国旗升上去,但是,只要给他们尝试的机会,他们进步会很快。”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