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比较安静,我也就一辈子不爱出门,过着平凡的农家生活,挺好的。
我父亲是一名有学问的老人,所以我接受过5年的教育。现在我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但是每天还要试着看看书,听听磁带。
我每天5点就起床,梳头前还必须在肩头垫一块方巾,用来接住梳头掉落的白发。梳完头,我就会翻台历,记住这一天是几号、星期几。我孙子在市区开出租车,做一休一,我脑子里都记得今天孙子是开车还是休息。干了一辈子农活,我对农时、节气和作物都十分熟悉,有时候跟儿女们聊起这些,他们都对我很佩服,还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家里所有农作物的种子都是由我收藏的,每一件东西放在哪里,什么时候要用,我比谁都清楚。到了农时,我会提醒儿子去种什么东西,你看看,马上该种白菜了。别看我老了,我可一点都不糊涂,我小儿子陆佩言前些日子跟我说赤豆种子没有了,我明明记得还有一包的,找找看,果然有一包,就给他让他去种了。种子保存也是门学问,可是要注意,你看,芝麻种子多晒就不好了,最多晒三天。
我们年轻的时候还没有天气预报呢,崇明人靠“猜天”,也就是猜今后一到两天的天气情况。我可是“猜天”的高手呢,八月里吹南风,2天半后下雨; 10月的南风,一会儿就会带来雨水。我是通过天上的云朵走向,感觉风速来猜天的,有时候比天气预报还要准。
说起长寿之道,我觉得是因为我的饮食习惯很好。三餐按时,早饭6点30,午饭11点30,晚饭6点,从来不吃零食。多年来,我的菜以蔬菜为主,吃得非常清淡。最爱的是山芋,尤其是山芋煮的粥。
另一个长寿秘诀是抗冻。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我抗冻能力就特别强。冬天穿得比儿子都要少,盖得也很薄。前几天,孙子想给我买一床电热毯,我没让他买,又不冷,花那钱干啥?我每天都要泡脚,一泡至少半个小时。
我第三个长寿之道是心胸开阔,我丈夫病重那几年,他原先的一儿一女家里比较困难,补贴的少,我觉得要体谅人家,他们家里有病人,子女又多,都要上学,经济本来不宽裕,我们自己能承受的就自己承受吧。(施嘉奇 整理)
明请读一篇《我从不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