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制品的数码化真是愈演愈烈,先是CD取黑胶唱片(下称LP)而代之,近年iPods和网络音乐又把CD搞得很“惨”。俗话说,“六十年风水轮流转”,现在LP又在卷土重来。据Nielsen Sound Scan的统计:2011年CD销售下跌5%,而LP却增长36%。据说,美国田纳西州的一家唱片厂经常开足三班,以应付络绎不绝的LP消费者。美国电器超市“百思买”已出现有LP专柜,亚马逊网站甚至有一个Vinyl Store网店,专门销售便于运送LP的包装盒。与此同时,LP唱盘的销售亦同步增长。一位“唱片迷”走进大型超市Target,看到有唱盘出售,不无得意地说:“我们的日子到了。”
事实上,摇滚、朋克乐迷也转而青睐LP,美国去年最畅销的LP中,Black Keys、Bon Iver、Fleet Foxes等均榜上有名,“甲壳虫”1969年版的“Abbey Road”连续几年排名第一。几十年来,即使是在CD压倒一切的年代,喜爱听唱片的发烧友依然顽强地坚守LP阵地,对CD,甚至SACD不屑一顾,更不用说音质不佳的MP3了。
古典音乐迷当然更不甘落后,他们花巨资建立起号称“法拉利”级别的音响系统,为的是一睹LP的高保真音质。旧金山交响乐团曾录制全套马勒交响乐的SACD,其总经理的儿子是一位“LP迷”,收集有大量的LP。几年前,他力促父亲出版马勒交响乐的LP全集,获得支持。全套马勒交响乐的LP共22张,重13公斤,售价750美元,初版500套几近售罄。
看来,我们不应当把LP的卷土重来仅仅归因于乐迷的“念旧”心态。当今世界的“技术至上论”者可以宣称:纸质媒体如书、报纸等已无前途。但现在人们重拾LP,喜欢它在手上实实在在的感觉,喜欢它放送时的温暖与真实的音质,不啻是对技术派的宣言:新技术的发展,不可能取代高品位的艺术享受。
听LP确实不如听CD来得便捷,但这恰恰是玩LP吸引人的地方:你必须从封套中取出唱片,放上唱盘,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唱针对准在唱片上,这些都需要高度关注、全心投入。喜欢LP的人乐此不疲,就像汽车虽早已取代了马车,但永远有人喜欢骑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