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3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龙戏珠“放龙坛”
蔡一宁
  ◆蔡一宁

  紫砂之乡宜兴除了盛产紫砂壶具外,还自宋代就在均山地区生产一种带釉陶器,简称宜均。宜均曾以明代“欧窑”和清代“葛窑”而享誉中外,又因其“均釉”和“堆花”两大绝活,被赞美为:“名陶名器,天下无类”。龙年春节刚过不久,笔者在古玩市场发现了一件宜均产品“放龙坛”(详见附图),溜肩、鼓腹,坛高30厘米,口径15厘米,直径34厘米,底径28厘米,坛体腰腹间刻画了一条戏珠的游龙。此龙线条简洁,龙体呈翻腾状,龙头则含笑盈盈,非常可爱。坛肩书有“放龙坛”三字,通体施有黄釉,坛底露胎,钤有繁体楷书阴文“放龙坛”和“凤居”印章。虽然“放龙坛”其貌不扬,无法与精致的紫砂壶相媲美,属于典型的民俗产品,但其艺术表现手法却独具个性,形态质朴无华,构图简练明快,主题吉祥温馨,让人仿佛感觉到了游龙戏凤的欢庆气氛。

  清乾隆、嘉庆年间,宜兴葛明祥、葛源祥两兄弟开始创烧“葛窑”,其制品以火钵、花瓶、龙坛、花盆、水盂等日用器为主,制作手法除了突出釉彩美外,还采用堆花、刻花、镂雕、蘸浆画花等工艺。其中放龙坛、市龙坛就采用了“蘸浆画花”的技法,即以毛笔蘸贴白色泥浆,在龙坛上描绘龙凤、花草、鸟虫等图形并施黄色釉。苏北一带农村有个习俗,在女儿出嫁时要采办宜均“放龙坛”,作为女儿陪嫁妆奁。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也特别喜爱“葛窑”所产的花缸、花坛等器物,用于存放食物、衣服、饮水或作庭院摆设。

  一个宜均“放龙坛”让人感觉到了砂陶民俗产品所散发出的温馨魅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第6届春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0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饮水思源的“舒乙壶”
古钱币上的龙
玩石头
游龙戏珠“放龙坛”
1930年的钟声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B10游龙戏珠“放龙坛” 2012-03-18 2 2012年03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