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时间宽裕,晨起散步兼吃早点成了我的一大生活习惯。绕江湾镇走上一圈,沿途看看众多的卖早点的摊位和铺面,遇上自己喜欢吃的点心轮换着花样吃过去,未尝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早年,在当教师的时侯,我不太重视吃早餐,对“早饭吃得好,中饭吃得饱,晚饭吃得少”的训条很不以为然。经常是半碗泡饭几根酱菜下肚应付一下,然后坐下来备课或写东西,觉得吃饱了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反而动不出脑筋,完全是出于珍惜时间的原因。现在情形不同了,奋斗岁月已经过去,工作压力没有了,尽可从容一些。
有年轻人赶来买早点的,他们大多行色匆匆,忙着上班,付完钱拿着东西就走;也有大人送孩子上学的,同样是步履紧张,买好早点就牵着孩子的手急急离去;而我却用不着那么慌忙,跟许多老年人一样,细细地品尝着早点,体验着退休后的生活和这都市早晨人来车往的繁忙景象。
我较喜欢吃的是小笼包、生煎、汤团和荠菜肉馅的大馄饨。吃上一两小笼或一两生煎加上一杯豆浆,肠胃挺舒服的。此外是荠菜肉馅做的大馄饨,汤汤水水,暖暖和和的,来上一碗同样让我心满意足。当然,最让我情有独钟的还是那大个的糯米粉搓成的汤团,芝麻馅或豆沙馅的,吃起来滑爽香糯粘软,有滋有味。一次,和我一起吃早点的一位老妇对我说,糯米这东西是很补的,如果母鸡不下蛋,给它喂上一些又会继续下蛋。我听后快乐地笑了。记得小时候,祖父从乡下来,我才有机会吃上这样的汤团。父亲会让我陪祖父到离家不远的一家饮食店去吃早点,我们都喜欢吃汤团,那时是一毛钱一碗四只。一个人大概小时候吃惯了某样食品,长大后还是会喜欢那样东西的,所以我至今记忆犹深,还时常惦念着要去吃汤团。
我的体会是早餐吃饱吃好确实有道理,这样基本整天都不会有饥饿之感,而且身心愉悦,精神高涨。
现在店家林立,竞争激烈,早点的质量一般都还可以,市场经济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益处,想吃什么点心只要花不多的钱到市场上去购买就行了。自己动手做毕竟很麻烦,有些也不具备这方面的技能,譬如说做生煎。我经常光顾一些小店,同样品种的早点在价格上要便宜好几元,同时还能跟老板聊上几句,了解一下别人的生存状况,时间长了,大家也就成了熟人和朋友。当然,小店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可能不尽如人意,我就挑选那些较为干净的。有一家很小的汤团店,市口不算好,没挂什么招牌,叫不上名字,做的汤团质量却相当不错,老板也挺热情,我是那里的常客。看来理想的市场经济在其本质上提供的是优质商品和优质服务,其他都是不能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