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社会新闻中,除了诈骗、凶杀、交通事故,还有一类就是漫不经心,丢三落四的事件。如每年高考期间,从家长到考生都把它当作决定前途的大事,高度重视。然而,考试迟到、走错考场、忘带准考证之类的事不少;一外地旅客坐长途车来沪,下车时竟将装有4万元现金和出国护照的包遗忘在车上,等他惊慌失措想起来时,连乘的这班长途车的车次也记不起来了;一乘客下出租车时,将一台手提电脑遗忘在车上,幸亏司机发现后,通过小区保安找到他家归还了失物;一顾客到冰淇淋店吃冰淇淋,将一只价值万元的包放在柜台上,手机突然响了,他走到门口接听,打完电话不拿包就离店了……
有人对这种现象的当事人起了个名字:“马大哈”。我在字典中找不到这个词组。后来知道“马大哈”是相声中的一个人物,就是碰到事情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漫不经心。没想到如今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且呈快速蔓延之势。
对“马大哈”现象应作点剖析。现在上海进入老龄化时代,高龄老人几百万,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随身携带的东西被遗忘,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有的人出门后连回家的路也找不到。这不能怪老人,而是要助上一臂之力。
年轻人的“马大哈”现象,可能有的是过度疲劳,思想难集中;有的可能是喝醉了酒,有点忘乎所以;有的人可能出门时拿个手机看电视或发信息……不论是何原因“马大哈”都是不应该的。年轻人“马大哈”的诞生,与从小一切由家长代劳有关,反正爹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给他(她)办好了,不用自己操心,一旦独立行事,难免丢三落四。比如,高考何时出发,为什么不事先去考点侦察一下呢?为什么不检查一下准考证是否带了呢?这“马大哈”是家长从小“培养”出来的。
经商办企业的人有时“马大哈”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比如,商业场合承诺过的事,理应认真兑现,如果“马大哈”而忘记了,别人说你不讲信用,这比遗忘一包的后果更严重。容易“马大哈”的人要备个笔记本,把什么场合答应过的事记下来,经常查阅,即便情况变化而做不到,也要给对方一个回应,这关系到自己和企业的信誉。在招工中,还要当心把“马大哈”招进来,日后给企业造成损失。至于如何可识别“马大哈”,就要看招工者的本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