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电视连续剧《大风歌》,《大风歌》是以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定都长安为背景,展示了从西汉建立至汉文帝去世近半个世纪的史剧,其中尤以汉文帝执政20多年为本连续剧的重点。
在中学读历史课时,对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是很有记忆的,看了《大风歌》后,从视觉上更进一步了解,惊叹在二千多年前封建王朝居然有如此勤奋廉政的皇帝。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第四个儿子,是刘邦与薄太后所生,八岁去西域边疆“代国”为王。
薄太后为人谨慎,处事低调,被汉高祖冷落,因而也因祸得福,避免像极受高皇帝宠爱的戚夫人以及皇子如意惨遭吕后的毒害。薄太后从小就教育儿子,为人要善良,“少取就是多得”,要忍耐、退让,果然看似平淡,甚至有点懦弱的代王在吕后死后被周勃、陈平、灌婴等文武大臣拥立为王。
汉文帝继位之时,整个国家仍处于内忧外患境地,匈奴经常骚乱边境,吴王、淮南王等诸侯国不听中央号令,拒不上朝,甚至私铸钱币扰乱国家金融体系,开国功臣耽于享乐,斗富攀比建宫殿,修祖坟,大行奢靡之风。
面对如此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汉文帝进行一系列改革,他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他令皇后妃子“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墳欲为省,毋烦民。”太后、皇后在宫内纺纱织布。
他废除秦始皇严苛的肉刑,但对自己亲属犯法执法甚严。对“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尽显怀柔安抚之心,隐而不发,他忍辱负重,不计个人得失个人名望,一切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国力尚欠强盛,必须创造和平环境,让百姓休养生息“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
看完四十四集《大风歌》连续剧,看到如此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本人有点疑惑,怀疑此剧会不会“戏说”,会不会胡编乱造,于是我翻出了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予以对照,证实此剧所叙述的事例与史实基本相符。正如班固说“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班固又赞“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
汉文帝在位20多年,忧国忧民,每天在“惶恐中过日子”,批阅奏章常至深更半夜,每晚仅睡一二个时辰,可谓殚精竭虑。由于长期心力劳瘁,英年早逝,年仅46岁。但他和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共同创建的“文景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