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上海有缘●他心中的世界●他看中外作家
>>>详见A4版至A7版
本报讯(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徐康欐)北京时间昨晚7时,全球聚焦斯德哥尔摩——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表彰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莫言,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中国籍作家。据悉,许多莫言作品系上海出版,《收获》发表过他11部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首发了《蛙》单行本。
曾是军旅作家的莫言,1984年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校期间步入文坛,创作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以家乡山东高密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枯河》《红高粱》等成名。1997年转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的莫言此次得奖正是基于他忠于民族的、民间的故事,对国家民族心灵历史进行深入的发掘和描写,对人物进行充满生命力的刻画。 (下转A2版) (上接第1版)同时,他的作品在写作形式上偏向于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塑造具有神秘色彩的主观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授予莫言的颁奖理由说道:“(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莫言获奖有幕后功臣。瑞典译者陈安娜功不可没。8月27日,莫言曾在微博上表示,他在瑞典出版了三本书:《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译者均为陈安娜。陈安娜究竟是谁?她是为瑞典从事翻译现代中文作品的专家之一。她嫁给了自中国去瑞典的翻译家万之先生。昨晚7时30分,陈安娜在微博上发了两个表情,一个太阳和一只蛋糕,以对莫言的获奖表示祝贺和晒心情之美好。
昨晚7时,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格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面对全世界的媒体宣布了中国作家莫言获奖的消息。彼得·恩格隆同时告诉在场媒体,当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电话告知莫言这则喜讯时,莫言的反应是“狂喜并惶恐”(overjoyed and scared)。尽管之前,莫言已成为热门人选,获奖说被吵得沸沸扬扬,而莫言却回到故乡山东高密县闭关写作,不再理会外界猜想。在获奖的兴奋心情渐渐沉淀后,莫言和他的家人对公众的关心表示感谢。
在获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的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按照诺贝尔奖有关规定,获奖者将在12月10日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并发表演说。莫言已表示会前往瑞典领奖。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还将获得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4万美元)的奖金,按照内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所得奖金将可以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