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戏毕业至今,段奕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演戏,今年他就陆续带给观众《一九四二》、《白鹿原》和《楚汉传奇》。之所以执著于走演员这条路,最初缘于父母对电影的热爱,记得很小的时候,爸妈就常常带段奕宏去看电影,那个时候他和爸妈都无比陶醉于电影中的情节、人物和情感。
成名之路并非顺畅
段奕宏原名段龙,出生于新疆伊宁的伊犁河边。他是家里3个孩子中最小的。正是因为这个“最低”的位置,除了睡觉以外身边都充斥着哥哥姐姐和父母的指挥声,段奕宏养成了叛逆的个性。
那时家乡没什么娱乐活动,唯一的活动就是看电影,一向调皮的段奕宏也唯独在看电影时才能安静下来,有时还会和妈妈一起为电影人物的命运欢喜、流泪。然而,段奕宏连考了3年中央戏剧学院才考上。
激发段奕宏演员梦的是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的一位教授,当时他正在读高一,学校搞文艺比赛,他饰演小品《知识就是力量》中的一个小商贩。这位导演当时在伊犁话剧团,偶然看到这个小品后,就托话剧团团长给他带话,说他有学表演潜质,应该去考艺术院校表演系。第二年,伊犁话剧团又来了一位中央戏剧学院的老师。段奕宏兴致勃勃地跑到剧团,恳求这位老师看一段自己的表演。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得到的却是迎面一击:“你退一万步也绝对考不上表演系,就算你考上了中戏,也不会有什么发展。”
从很有潜质到退一万步也考不上表演系,段奕宏得到的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评价。但是他不甘心,不久后,他从新疆坐火车到了北京,踏上了艰难的求学之路。但正如那位中戏老师预言的那样,段奕宏因为外形、气质、表演都达不到中戏入学的要求而连续两年落榜。高二起连续三年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第一次未过一试,被评委老师说成“不够高,不够帅,文化课一塌糊涂”,但因为是第一次,他也不是特别失落,还兴冲冲地向另一位考生借了一架照相机去拍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对着国旗一阵狂拍后,一个保安模样的人才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兄弟,你的镜盖没打开。”第二年在二试时铩羽,第三年以中央戏剧学院西北片考生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中戏表演系学习。准备期间,他为了考试买了无数娱乐杂志,去果脯厂打过工,17岁开始练劈叉作为才艺表演,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报了许多表演辅导班,费心练好了普通话。最后他说服家人让自己留在北京进行了半年的表演进修,经过专业培训后他才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中戏表演系本科班,和印小天、高虎、陶虹成了同学。
大学第一年,段奕宏感受最强烈的就是自卑,因为“长得惨”,没有女生愿意跟他搭戏。为了尽快走出负面情绪,便开始跟同学一起去剧组面试,但是没有一次成功。最后,他决定首先把功课学好。那一年,段奕宏21岁,是班里年龄最大的男生。大学四年,班里其他同学都出外拍戏,但他被认为外形条件不好,没有拍戏的机会。在悲观和沮丧之后,他坚持先做好自己的本业,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尽量在这有限的空间中,做到优秀,做到好。就这样,段奕宏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业上。一晃眼4年过去,虽然没拍过戏,但他却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大学四年,他的专业课成绩一直是最好的,每次交作业,都引来大批观摩者。1998年,以全优成绩毕业,在已没有留京名额的情况下,从校长到老师都为了留下这个优秀的人才奔走。最终,因为成绩优异,中央戏剧学院向文化部申请了一个特批的留京名额后,段奕宏如愿进入了实验话剧院(今中国国家话剧院)。
毕业后,段奕宏默默无闻地拍了8年戏,终于,《士兵突击》的“老A队长”袁朗拯救了他。所有人都记住了他的成熟硬朗,潇洒不羁。更有不少人发出了“一见袁朗误终身”的感叹。迄今段奕宏塑造的角色,基本没有重复雷同的,观众惊奇于他一人千面的演技,尤其是他的眼睛很有独到之处。有的导演甚至为段奕宏的表演而删剪了台词,以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用眼睛传达思想而令导演删除本该用语言表达的思想。
六年前曾拒绝“黑娃”
2012年9月15日,电影《白鹿原》在克服重重困难后终于与观众见面。在段奕宏的心中,“黑娃”与他,是肉身与灵魂的一次完美结合,他的6年执著与认真为他赢得了这个角色,也为他迎来了演艺事业的一个顶峰。
王全安的镜头里,黑娃没有犹豫,没有退缩,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骨子里的反叛。事实上,段奕宏原本就是《白鹿原》原著的“忠粉”。
当段奕宏第一次看完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时,他就被这个发生在陕西大地上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尤其是主人公黑娃的命运让他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但令段奕宏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居然真的和“黑娃”连在了一起。6年前,王全安第一次筹拍《白鹿原》时就曾找过段奕宏,但段奕宏因为“觉得心里没底,HOLD不住演黑娃”而回绝了。这对当时的段奕宏来说需要极大勇气,因为这样的机会也许错过,就永远找不回来了。“我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我行不行’的想法。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交到我身上,我是否能驾驭?真的是有点忐忑不安。所以我当时拒绝了,因为没办法去承担那份责任,因为我太爱这个角色,太爱这部小说了。那时我刚毕业没多久,觉得自身的锤炼和修炼不够,我怕自己给这个角色丢分。”
事过几年后,当王全安再次找到段奕宏时,“因为我太喜欢黑娃了,可当得知他考虑的黑娃的第一人选不是我,我就放弃了。”“就想演黑娃,我也没有给王全安打电话,那时候没留电话,因为他心目当中不是你,你干吗去死磕呢?没必要。我只是跟我自己死磕。”段奕宏如是说。却不想一个月后,王全安打来的一个电话圆了段奕宏的“黑娃梦”。
段奕宏最欣赏“黑娃”什么?“我喜欢他因为他身上有一种野兽之美,那种原始的力量感和率真感。同时他身上的悲剧色彩也很吸引我。在那个时代的洪流之下,他被卷来卷去,显得那么无力和无助,这些都让我很有共鸣。”
如何“变成”黑娃?“我想知道自己能否真正融入‘白鹿原’。我从来没有割过麦,这对塑造黑娃是有点问题,但我让自己慢慢地进入到一个麦客的状态,通过割麦、打麦秸、上草垛等一系列的劳作,来帮助自己拉近和黑娃的世界。还有就是外形,要呈现出黑娃的野兽之美,首先就是从身体上,从肤色上,要让自己更加厚实。因为这是一个农民,至少不能给人一个文弱的感觉。我要把黑娃身上的野兽之美和他那种原始的动力在有限的篇幅内完美地呈现出来。”他表示,自己拍戏之前锻炼其实是为了增肥,因为太瘦了。
除了农活,另一个挑战是陕西方言。段奕宏说:“技术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因为我可以去练。”于是,他恨不得天天把台词老师绑在屋里,顺利通过了方言关。片中,黑娃与田小娥的情欲戏尺度不算大,几乎是点到为止。段奕宏笑着透露,他原本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2011年1月6日,段奕宏在微博写道:终于见到敬仰的他,终于紧紧握住他的手,终于聆听他的声音:“让额看看你,嗯嗯,你奏是黑娃。”
成家后对老婆唯命是从
段奕宏与黑娃有着惊人的相似。曾几何时,一个满怀壮志的青年才俊,对自己梦想的执著,从新疆独自来到北京,开始追寻自己的命运,像黑娃一样他骨子里的反叛,越烈越浓,只为渴求把握自己的命运,反叛有他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于段奕宏,反叛就是一种作用力,对于黑娃,放在那个时代就是反作用力。然而,《白鹿原》让黑娃和段奕宏很完美地结合,成就了《白鹿原》,也成就了段奕宏式的黑娃。
在拍完《白鹿原》后,段奕宏给自己放了8个月的长假,这段时间里,他陪父母去法国和云南旅游,最重要的是他完成了人生大事——和女友王瑾低调完婚。王瑾祖籍内蒙古,初中时去日本,在那边定居很多年。她在2001年回国,考入中戏表演系,是段奕宏的小师妹。在杨阳执导、段奕宏主演的抗战题材剧《记忆的证明》中,王瑾扮演“阿香”。此外,王瑾还出演过陈家林导演的电视剧《女人一辈子》中“枝子”一角。两人走到一起有很多共同爱好,比如都喜欢百合花,都喜欢小野丽莎的歌声,都喜欢煲汤、品茶、表演等。
虽然人前的段奕宏总是一副大男人做派,但他却坦言自己在生活中其实是“小男人”,不仅在家洗衣做饭、浇花种树,对老婆的每一句话更是惟命是从。生活中,段奕宏堪称模范丈夫,对王瑾疼爱有加,处处为她着想,只要不拍戏就会陪她,给她做饭,陪她逛街。如今,随着段奕宏的忙碌,这种日子逐渐减少了。他说:“我现在的忙碌,让她更多地偏重于家庭,更多的是由她来做饭给我吃。”至于爱情保鲜的秘诀,段奕宏说:“尊重和信任。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相处学问很大,需要慢慢学习。”
段奕宏很自信,他知道自己现在的价值。2010年,他主演了《大时代》和《圣天门口》两部电视剧和电影《白鹿原》,他不希望他的人生像失控的车一样向着看似美好的前途狂飙突进,他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停下来,对执著的放下,过另一种生活的思考,陪父母旅行、去欧洲看戏、完成人生大事……“婚姻给了我一种温暖,给了我一种安全感,我还是从骨子里希望安定的,我可以通过作品去尝试不同的人生,但是生活还是我自己的。”段奕宏这样总结,如果你问他想要怎样的人生,他绝不敷衍你,“我要让生命绽放”。
当下对于段奕宏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事业,而是家庭,他的父母,“特别担心他们的身体,希望能多一些时间陪他们。”即使在去年特别忙的时候,段奕宏也回家待了9个月,陪伴父母。“我成名后,爸妈都很低调,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对生活很淡然的,没有太多想法,只希望彼此健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