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原因一
避开实体店的锋芒
“十一”对传统品牌商和渠道商而言,是冲击下半年销售量的关键时期,所以对促销活动和促销折扣上的支持都是不遗余力的。当然,卖方拼命搞活动的目的无非是希望激发买方的购买欲望,如果最终的结果仅仅是一方在唱独角戏,那么显然这出戏是失败的,好在消费者很给面子,纷纷光顾家电商铺,使得“十一”黄金周这出戏有了看头。
在众多消费者的观念中,假期外出消费是放松休闲的一种方式,各种各样活动的诱惑也更加坚定了消费者外出消费的念头。当消费者需要购买大件商品时,实地勘察对比是多数人认为放心购买的保障,正如五星家电在节前发布的《国庆家电消费需求调研报告》显示,消费者更趋向于“线上比价,实体店购买”。据了解,国庆期间,部分商品在实体店的价格要比电商标示的价格更优惠,有了这样的筹码,实体店的生意可谓风生水起。
低调原因二
受监管部门督促
8月的一场价格战现在还记忆犹新,京东、国美、苏宁旗下的电商纷纷加入“谁价格更低”的混战中,虽然当时的口号是响亮的,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一定的偏差,于是监管部门不得不出面批评,勒令整改。
按照京东商城CEO刘东强的计划,“价格战”只是一场预演,目的只是考验供应链在大量订单面前的承受能力,更进一步说是为后期的大力度促销“未雨绸缪”,而这个后期的计划时间节点正是“十一”。
“十一”对国美、苏宁的实体店来说是冲刺销售额的关键,若京东选在这个时间点与线下商店一同展开正面交锋,那么以价格为后盾,必然引发一场硬仗。从稳定行业秩序的角度出发,监管部门在必要时会出来主持大局,毕竟对双方都不利的局面谁都不愿看到。
低调原因三
调整战后的策略
“价格战”之后电商们需要一段时间来作自我调整,包括备货和人力资源。“十一”过后紧接着就是“双11”的促销时间段,两节的时间间隔才一个月,若想两手抓,人力物力的资源调配上会分散,于是为了保存实力,同时避开线下商店的有力竞争,多数电商会集中精力准备“双11”的活动。
电商筹备一项年度促销活动通常需要2-3个月的调整期,除了要前期准备货源,同时还要对供应链上的相关人员作人事上的调整,采用节前或节后休假的方式来确保在活动期间人手充足。
所以“十一”期间电商们的“轻声细语”或许是为了“十一”之后的“引吭高歌”,消费者可以默默关注,适时出击。
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