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莫言1985年在“军艺”文学系成名记
~~~——莫言1985年在“军艺”文学系成名记
~~~——莫言1985年在“军艺”文学系成名记
~~~——莫言1985年在“军艺”文学系成名记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部队业余作者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1985年在“军艺”文学系成名记
张晓然
■莫言(左)和朱向前在一起
■莫言(前排左一)当年与战友合影(资料照片) 图TP
  莫言作为作家,1985年就已经名震中国文坛。但当时他在哪里写作出名的?怎么成名的?可能许多读者并不了解。莫言当时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一名学员,或者说,是一名部队业余文学作者。 

  少说多写成笔名 

  记者1986年考入军艺文学系,比他低一届,他是师兄。当时,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莫言已成为很多文学青年的偶像。记得1986年记者从广州军区去军艺参加考试时,在食堂门口遇见军区的作家雷铎,他介绍旁边的一个胖胖的人说:“他就是莫言。”接着我们蹲在草坪旁吃饭,因为当时文学圈流行一种“凭感觉写小说”的说法,而莫言的作品正成为这种说法的例证。我就问:“什么是感觉?”他狡黠一笑,回答:“都是瞎扯的。”实际上,他对家乡高密生活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 

  对莫言最熟悉的,是他的军艺同班同学,后成为文学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的朱向前。昨晚,记者和朱向前在电话里聊了很久。“你知道莫言的笔名怎么来的吗?”朱向前回忆道,“当时文学爱好者很多,但不少人是把文学当作名利的敲门砖,不去刻苦地写作,而是到处清谈吹嘘。莫言虽然当时没有名气,但很看不惯这种风气,认为作家还是要靠作品吃饭,莫要靠嘴巴发声音。于是给自己起了这个笔名,正好也与真名管谟业音相仿。他的性格也是如此,平时很少说话。” 

  “伯乐”相中“千里马” 

  1984年秋天,解放军艺术学院由著名作家、后任总政文化部长的徐怀中将军领衔,创建了文学系。莫言当时是总参下面一个学校的副连级教员。他报名参加了几轮考试,也获得了通过。但不知何故,他没在规定的时间来军艺报到。按规定,他就不能录取了。看着他茫然无措的样子,系主任徐怀中把他叫去,问他写过什么东西?莫言忐忑地从包里摸出1982年发表在河北保定的一个文学杂志《莲池》上的小说《民间音乐》递过去。徐怀中仔细地看起来。看完,他用异样的神情望着面前的年轻军官,说很好呀!报到吧!就这样,莫言这匹“千里马”,让“伯乐”徐怀中一眼相中,正式走上了文学道路。昨晚,记者联系徐怀中,他正在广西休养,老部长对弟子的获奖表示祝贺,随后又淡然地说,我就不评了,现在应该让广大读者评说了。 

  朱向前说,开学时,全班先自我介绍。他们看到许多当时军队文学界大名鼎鼎的作家坐在面前,有李存葆、钱钢、李荃等等。数来数去,就他们俩是无名小卒。去饭堂的路上,他俩自然靠拢。朱问:“你写过些什么?”“嘿,不值一提,我就是来瞎混的。你呢?”“我从福州军区来的,写过点小玩意。”朱向前无限感慨地说:“当年的无名小卒,现在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绝不是瞎混的,他表面平静,但内心始终有一股奋斗的激情,至今未泯!” 

  躲在教室写小说 

  军艺的学员宿舍是四个人一间,在这种环境下,莫言无法安静地写作,于是就在文学系的梯形教室里写。每天晚上,同学们有的外出访亲探友,有的喝酒侃大山,有的看书,只有莫言,躲在教室里一写就写到凌晨2、3时。当时不排除有人背后讥讽:这能成吗?但莫言很快就开始爆发了。从1985年开始,他陆续发表《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枯河》《红高粱》等。国内文学界到处在打听:谁是莫言?他是干什么的?当知道莫言是军艺文学系的学生时,许多杂志的编辑,以及文学爱好者,都跑来狭窄的宿舍,找他约稿,探讨文学。他只得躲起来。1986年,著名作家张洁应邀来军艺上课,她说她刚从法国回来,外国的作家问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有什么大事?她说:出现了莫言。 

  而朱向前则凭借同窗好友的关系,成为最早评论莫言作品的评论家。他从1986年开始评莫言,《天马行空——莫言小说评点》《在传统与现代的堤岸之间》成为莫言成名的“助推器”。人民日报在1986年12月首次评价莫言也是朱向前的文章《深情于他那方小小的邮票——莫言小说漫谈》。而最早预言莫言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也是朱向前,他在1990年任军艺文学系教授时,就在课堂上说,莫言的小说虽然是写中国农村,但深刻的人性刻画,生动的语言描绘,已超越国界。他将成为中国藉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为此大胆的预言,他还受到很多质疑。但昨晚,朱向前接到无数电话祝贺:“你的预言应验啦!” 

  本报记者  张晓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5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6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7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8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评论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科教卫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24版:新民环球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12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家装之窗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0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C01版:广告
   第C02版:城市品质
   第C03版:名品风尚
   第C04版:标志橱窗
   第C05版:品牌专题
   第C06版:标志产生
   第C07版:HOTEL酒店
   第C08版:美容扮靓
   第C09版:新尚画报
   第C10版:新尚假日
   第C11版:新尚专访
   第C12版:创意单品
   第C13版:博物寻访
   第C14版:秀场故事
   第C15版:走进大牌
   第C16版:明星潮事
从部队业余作者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一夜间众人莫不言“莫言”
往日销量不及村上 今朝作品席卷一空
新民晚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A07从部队业余作者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012-10-12 2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