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里先后接到三个诈骗电话,细细想来,像一出小闹剧。戏虽小,其戏剧要素皆具: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无一不缺。骗子手法如此“高明”,说给诸君听听,算是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吧。
闹剧一:电话铃响,是录音电话:“您有个邮包没领取,请赶快来邮局。查询请按‘1’,人工问答请按‘9’……”与邮局的联系少不了,邮局来电很重要。语音电话的啰嗦众所周知,听起来没完没了, 我马上揿了‘9’字键。耳畔传来的女声是一口洋泾浜腔的普通话。人家蛮客气的,用语也规范,伊要我报出自家的邮码编号、地址和姓名。脑子一个急转弯,我明白上当了。有点生气、再带点责询, 我问她:“不是说我家有邮件没领吗?邮件上应该有收件人信息的,否则你们凭什么来电催领呢?”那边无语,歇了几秒钟,伊不耐烦了,语气顿变:“叫你报你就报,我们有规定的。”规定个大头鬼呀,从前我也碰到过忘领邮件的事,人家邮政局会寄上一张盖了邮戳通知单来催的。罢、罢,别煲电话粥了,何必浪费电话费呢。
闹剧之二:才过两天,本人正在灶披间瞎忙,又进来一个电话,也是录音的:“您医保卡的资金被盗,请赶快与我们联系。查询请按……”初一听,我真有点紧张, 日薄西山的年龄,每年体检的结果,不是这“高”便是那“高”,吃药免不了。医保卡里的钱就是救命钞票,丢不得的。此刻,我已顾不上煤气灶头的东西,照着语音提示急急地操作,直接与医保局对话要紧!听筒里一口南腔北调的国语,仍然是女声,语调虽急却有礼:“您卡里的钱已被刷掉不少,请赶快说出您的身份证号码和地址……” 怎么又要自报家门?我紧绷的神经松弛了,顺藤摸瓜地问:“你们知道人家医保卡资金被盗,为什么不阻止?到底盗了多少钱?”对方无语,停了片刻,她狠狠地回了一句:“再不报出身份证和地址,你卡里的钱就要被刷光了”,变脸速度飞快,“您”顿时降为了“你”。我还想调侃几句,传来一阵嗡嗡声,电话挂了, 可镬子里的菜也焦了。
接到第三个诈骗电话,我已波澜不惊,因为这出闹剧已“播过”好几遍了。听筒里的声音很严肃:“这里是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你有一张传票没有领取,已过期两个星期……”初一听叫人莫名其妙:自己历来奉公守法,也没有跟谁结过私仇,法院为何找上门来,而且还是中级人民法院?当时我握着话筒发了一阵呆,随即大脑飞速运转,深刻地自我反省近期作为。那头似乎等不及,要我快报身份证号码等信息。我头晕了,一时纠结得很。最后决定不去睬它,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此“剧”又复演过几遍,见怪不怪,从此心态平安。
小文尚未写完,昨天下午又进来两诈骗电话,前后不过一个钟头。 先是“邮局”来的,说有封挂号信没领,要自报姓名。是老花头,随手便挂了。电话铃声马上又响,是个警示电话,提醒市民防范诈骗的。这个电话是场及时雨,跟得紧、跟得好,看来公安部门已有相应的措施。后一电话是先生接的,见他光听不说,就知道又是出闹剧。搁好听筒他苦笑道:“‘有线台’的,说是欠费,再不打钱进去,两个小时后就要停播。”这才叫滑稽呢,前天信箱里刚收到东方有线网络下半年的账单,我马上就把钞票缴掉了,倘若电视被停播,到底谁找谁去?
诈骗人终归黔驴技穷。银行和邮政所的墙上都贴着谨防电话诈骗的警示宣传,媒体里也常有被诈骗的案例播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宵小之徒成不了气候。不过我又想,骗子怎么晓得居民的电话号码?是随机乱拨的,还是他有市民隐私被泄的渠道?这倒要引起众人的警惕。
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