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辈子会喜欢很多种颜色,而每个年龄阶段的喜欢是不同的。小姑娘的时候,穿着一条粉红色的连衣裙上一年级,头上还戴着一个大大的粉红色的蝴蝶结,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也算是蛮潮的打扮。慢慢长大了,记得用的第一条手帕是绛红色上印有黑色的花纹;第一双尼龙袜子也是绛红色的,上面织了黑色的图案。到了一片灰色的年代,又要去下乡,藏青色的罩衫上面配什么色的围巾呢?我和室友一道去百货商店,两人一眼都看中了一条大红色的毛晴围巾,那种很准的中国红,我俩欢天喜地,把围巾戴在脖子上,还在红围巾上别个毛主席的像章,在农村那个广阔天地里很是招摇过市,现在想想很是幼稚可笑。
到了大龄又是结婚岁数,选购有限的嫁妆,红的绸缎被面是少不了的,自己还要动手绣一对大红的鸳鸯枕套。看看现在结婚的新房里总也是一派红彤彤的喜庆的样子,这是中国传统的意义,是吉利的象征,好极了。
随着岁数的上去,红色的东东穿戴上身有点太扎眼了,于是把红悄悄藏在了心里;就选择黑灰色吧,可年龄遮盖了靓丽的肤色,这黑灰穿戴在身上很是悲催,所以民间有句话:年龄越大越要穿戴靓丽是有道理的。对红的眷恋,我就买些小用品带在身上如钱包,本子,手机套;有时问自己为何要割舍掉红呢?有次瞎逛到一家大商厦,不知怎么走进了红木家具片区,瞬间被物件的红和沉稳击垮了,原以为的红色在那一刻统统隐去了,红木用品的内涵让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它蕴藏了千年文化在其中,还悄悄地诉说:我不突目,不扎眼,不美丽,但不能不说我高贵。红,从视觉的表面转到了触觉,我用手轻轻抚摸,好像抚摸到了它的灵魂。
在红木家具面前转悠着不舍离去,为什么呢?原来这辈子喜爱的红,应该终结在这里。和店经理聊起红木的实质:它除了有天然的纹理和色质的美;质地的坚实致密外,还有匠师用独特工艺把它雕刻出的花卉、动物看上去都那么生动,鲜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匠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出各种各样精巧、复杂的卯榫来,整套家具不用一根钉子,不用粘合剂,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家具,可是这环保家具太不便宜了,少则几十万,高的几千万,这哪是民女能承受得起的呀,我着迷似地在店里转悠着,经理也看出我确确实实喜爱,他好心介绍了一套比较合适的民国时期式样的家具,样子大方简洁,牡丹花纹精巧细腻且价格适当,我狠下心来倾其所有。当心中的红站在家里时很是欣慰,这种欣慰将伴随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