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被曝光的行程单上见到,出国“考察”时间为2011年12月3日至13日,11天行程中,只有约10个小时用于公务考察,其他时间里则游览了两国五地的众多知名景点,包括游览赌船。
被曝光的航班信息单上还显示,袁振国从北京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从里约返京时,均乘坐公务舱。
针对曝光的问题,记者多次致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进行核实,一位女性工作人员以“我们正在开会”为由匆匆挂断电话,随后再打电话或被直接挂断,或无人接听。
记者7月17日在教科院官网上检索到2012年1月20日发布的一条内部新闻,上面写道,2011年12月3日-12日(注:网络曝光的行程单显示为13日返回北京),率团赴阿根廷、巴西访问,考察两国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最新政策进展,交流教育科研信息,并探讨合作研究的领域。访问地点与网上曝光的公务行程点吻合。
“如果是全程经济舱,最低团费3.5万元,如果往返国际段乘坐公务舱,至少还要再加2万元。”北京中国国旅一名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照此计算,整个花费可能达数十万元。
袁振国17日下午回应称:网上流传的帖子不符事实,行程单是旅行社曾经做过的方案,没有采纳;出国访问中有关文化考察参观的费用一律自费;妻子与院访问团同行,与院经费无关,各有各的出访任务,同行的目的是为了节省一位翻译开支。
然而,袁振国的回应,却仍难以解开网民的一系列疑问:行程单是否真的没有采用?那被采用的行程单能否晒一晒?各自出访任务不同,节省翻译开支从何说起?……
新华社记者 刘元旭 傅勇涛
(据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