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娱新闻·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文学报·新批评》“新”在哪里
~~~——《文学报·新批评》“新”在哪里
~~~——《文学报·新批评》“新”在哪里
~~~——《文学报·新批评》“新”在哪里
~~~——《文学报·新批评》“新”在哪里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求真为唯一圭臬
——《文学报·新批评》“新”在哪里
杨光祖
  杨光祖

  《文学报》的“新批评”栏目创设两周年了,回顾来时路,看看《文学报·新批评》究竟“新”在何处?

  很多人都在反思当代文学批评为什么没有公信力了。当然,有很多原因,但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文学批评杂志的唯“利”是图。随着文学迅速边缘化,文学批评学院化,学院考核量化,很多批评杂志开始卖版面,由此,连基本的独立都没有了,还谈何文学批评?《文学报·新批评》应运而生,高扬批评的独立立场,以求真为唯一圭臬,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批评家。两年来,它发表了众多的重头文章,给文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批评基本是说好话的多,严厉批评的少,而严厉批评还详加论证,富有逻辑,推理严密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那么文学批评如何求真?我觉得只有一点,贴着作家作品走。

  ——孙绍振《北大中文系,让我把你摇醒》一文,读来酣畅淋漓,大快人心。朱德熙、吴组缃、何其芳、高名凯、游国恩、魏建功、王瑶、杨晦诸先生,一一忆来,让人似乎回到了那个年代,不胜向往。

  ——青年批评家王鹏程的《再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下册)中的一些问题——兼答严家炎先生》一文,也是一篇论据充实、论证扎实的文章。作为一位清华大学刚刚毕业的现当代文学博士生,他敢于批评该领域的权威严家炎先生,已让人敬佩,而他文章的严谨、不苟且,更是让人叹服。

  《文学报·新批评》创刊以来,在指出并批评名家皮袍下的“小”的同时,也大力推荐年轻作家,发掘被文坛忽视、漠视的优秀作家作品。

  ——李建军关于余易木的近两万字长文《犹如泪珠射来颤抖的光明——余易木论》,就是这样一篇掷地有声、颇有见地的好文章。余易木,一生潦倒青海,无人识得,死后也是藉藉无名,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坛的冷漠和势利。李建军在文章中写道:“余易木关于‘文革’的叙事轻盈而又沉重、浪漫而又深刻。在对许多问题的思考上,他所达到的高度,所表现出的深刻,是许多当代作家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把文学批评弄得很学术,很规范,还有一些食洋不化之辈,搬运西方理论,乱套乱用,其实文学批评的灵魂很苍白。真正优秀的文学批评也是一种创作,而且绝不低于作家的文学创作。

  《文学报·新批评》所刊发文字,大都颇富文采,如孙绍振、李建军、王彬彬、肖鹰诸人文字,都是很有文采和味道的。如丁帆《缺“骨”少“血”的中国文学批评》,放言恣肆,高屋建瓴,思想深刻,真是一篇犀利的文学批评。王彬彬曾被誉为批评界黑马,他本来就是一位优秀的随笔作家。《“是真佛只说家常”》就是一篇优秀的批评随笔。集聚在“新批评”周围的一批评论家,无疑就是具有这种“稀有”才能和“公正无私”态度的人,而他们的文学批评,则因此有了补偏救弊的作用,和澄清风气的意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地产资讯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暑期生活/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培训
   第B08版:招生招聘/人才周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歌声虽分高低追梦没有输赢
以求真为唯一圭臬
上海爷叔的上海味
纪录片《科举》耳目一新
仿佛回到越剧鼎盛时代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评论A18以求真为唯一圭臬 2013-07-24 2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