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娱新闻·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爷叔的上海味
周伟儿
  周伟儿

  姚勇儿出身于滑稽世家,父亲是滑稽界泰斗姚慕双,叔叔是同为泰斗的周柏春,也就是我的父亲。日前,我观看了姚勇儿的“上海爷叔讲上海”,两个小时的演出,令我耳目一新。近年来,已很少见到这样有历史沉淀,有文化内涵的戏剧作品了。相比之下太多浮躁、浅薄、低俗的插科打诨充斥了荧屏,挥之不去。

  兰心大戏院的舞台上,灯光亮起,石库门打开了,姚勇儿以一身上海老克勒的打扮亮相,他一口标准地道的上海闲话,偶尔插入正宗的各地方言,以及流利自如的英语,将上海开埠170年来的人文历史一一道来,他从远东第一高楼和平饭店讲起,讲到十里洋场的历经变迁;讲到上海成为各国冒险家的乐园,讲到我国民族工业的崛起,各行各业垄断大亨的形成。其间涵盖到建筑、金融、商业、教育、文化、民族、宗教学科之领域,妙趣横生,犹如在教授一堂生动的上海近代历史课程,让人从中受益。

  在上海开埠170年之际,讲上海历史,讲上海文化,再契机契时不过。提起上海,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海派文化,“汲水之灵,受地之秀”,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饮誉国内外。而提起海派文化,人们又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当年名震沪上的滑稽表演艺术家姚慕双、周柏春两位大师。他们兄弟俩真正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三代甚至四代的上海人常说:“我是听着姚周的滑稽长大的。”可见姚周艺术影响之广,魅力之大。真可谓深入人心。可喜的是,近日的姚勇儿在“上海爷叔讲上海”中的表演,出言吐语,举手投足,无一不流露出姚周滑稽艺术的表演风格:大气、清新脱俗、含蓄深远。“上海爷叔”既是对姚周文化的传承,又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单人单口,单枪匹马,2个小时表演,不难看出勇儿在演之前所花的大量心血。从作品创作上看,收集资料、编排结构;从表演手法上看,语言铺垫、节奏掌握、把关技巧的运用都费尽心思。撇开别的不说,光人文历史的年份日期都倒背如流,可见其敏于观察,善于积累,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有观众反映,“爷叔”的整台演出虽然听得津津有味,遗憾的是,笑料不足。对此我也有同感。毕竟是滑稽艺术,滑稽艺术就是一门笑的艺术。在提高滑稽艺术的美学层次的同时,还要带给观众以健康愉悦的情趣享受。要顺应喜剧艺术的规律,发掘笑料,在“真”的基础上出其不意地以假乱真。真真假假,方能出噱。当年我们父辈姚周两位大师的独角戏《学英语》《宁波音乐家》等段子都是这类搞笑技巧的经典段子。两位大师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对古典文学、现代文学、诗词格律都颇有研究。如果没有真功夫、真本事,何来的以“假”乱“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地产资讯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暑期生活/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培训
   第B08版:招生招聘/人才周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歌声虽分高低追梦没有输赢
以求真为唯一圭臬
上海爷叔的上海味
纪录片《科举》耳目一新
仿佛回到越剧鼎盛时代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评论A18上海爷叔的上海味 2013-07-24 2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