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多做规矩,让孩子“熊”不起来
~~~多做规矩,让孩子“熊”不起来
~~~多做规矩,让孩子“熊”不起来
~~~多做规矩,让孩子“熊”不起来
     
2013年11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散养”不等于没教养
多做规矩,让孩子“熊”不起来
马丹
  “熊孩子”层出不穷,究竟该怎么治?静安区家庭教育中心主任陈小文说,一个“熊孩子”背后很可能有一对“熊父母”。“熊孩子之所以出现,主要还是看家长对孩子的约束教养是否重视,而熊孩子本身也体现了家庭里面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因此,用上海话来讲,治熊孩子,就要‘做规矩’。”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也很崇尚“散养”保护孩子的天性。但陈小文纠正说,散养不代表不教养,孩子的可爱、淘气和做规矩之间并没有矛盾。“散养是对传统家庭教育方式中过于注重家长和外部权威,而忽视孩子个人思考的挑战,但散养应该包含教养,就是家长要把基本的行为规范和礼仪道德传达给孩子。”

  ■ 生活细节做规矩

  “熊孩子”在外的不佳表现,其实都是家庭内的习惯养成。陈小文建议,家长要在家给孩子订立一些规矩,比如,对爷爷奶奶要有礼貌,不能呼来喝去,更不能动手动脚;去亲戚家做客前要约法三章,不许乱动乱碰别人家的物品等。

  ■ 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家长待人接物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因此,家长自身的行为示范非常重要。如果,家长对于自己的父母本身并不恭敬,或者在心烦的时候不耐烦地抱怨自己的父母过于啰嗦,那么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对爷爷奶奶不够恭敬。

  ■ 要订立惩戒措施

  无论在外还是在家,孩子犯错或者做出不合规矩和礼节的行为,父母首先要制止。陈小文说,父母不要觉得无所谓或者只是孩子在淘气,一旦忽视了这方面的规则教育,孩子可能慢慢地就真的从不懂事到一种不自觉的、侵害他人的行为。

  除了阻止之外,家长也要设立惩戒措施。“这种惩戒不一定是言语训斥或者肉体责罚,可以包括严肃的谈话、剥夺喜欢东西的暂时使用权等,比如,暂停一周电脑游戏。”陈小文说,不过,在所有惩戒措施之前也需要一个明理的过程,听听孩子为何会做出这样的“熊行为”,并让他知道有了责任一定要承担。     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 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2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4版: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双十佳风采录
   第B15版: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双十佳风采录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待人接物的分寸来自家教
“散养”不等于没教养
美国百年医学院来华招收高中在读生
广告
新民晚报每周聚焦/教育周刊B02“散养”不等于没教养 2013-11-06 2 2013年11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