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也很崇尚“散养”保护孩子的天性。但陈小文纠正说,散养不代表不教养,孩子的可爱、淘气和做规矩之间并没有矛盾。“散养是对传统家庭教育方式中过于注重家长和外部权威,而忽视孩子个人思考的挑战,但散养应该包含教养,就是家长要把基本的行为规范和礼仪道德传达给孩子。”
■ 生活细节做规矩
“熊孩子”在外的不佳表现,其实都是家庭内的习惯养成。陈小文建议,家长要在家给孩子订立一些规矩,比如,对爷爷奶奶要有礼貌,不能呼来喝去,更不能动手动脚;去亲戚家做客前要约法三章,不许乱动乱碰别人家的物品等。
■ 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家长待人接物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因此,家长自身的行为示范非常重要。如果,家长对于自己的父母本身并不恭敬,或者在心烦的时候不耐烦地抱怨自己的父母过于啰嗦,那么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对爷爷奶奶不够恭敬。
■ 要订立惩戒措施
无论在外还是在家,孩子犯错或者做出不合规矩和礼节的行为,父母首先要制止。陈小文说,父母不要觉得无所谓或者只是孩子在淘气,一旦忽视了这方面的规则教育,孩子可能慢慢地就真的从不懂事到一种不自觉的、侵害他人的行为。
除了阻止之外,家长也要设立惩戒措施。“这种惩戒不一定是言语训斥或者肉体责罚,可以包括严肃的谈话、剥夺喜欢东西的暂时使用权等,比如,暂停一周电脑游戏。”陈小文说,不过,在所有惩戒措施之前也需要一个明理的过程,听听孩子为何会做出这样的“熊行为”,并让他知道有了责任一定要承担。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