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人的日常用语中,“对不起”算得上是高频词。
家庭,学校,不同的课堂,有着相同的指引:“对不起”是礼貌用语,表示歉意。只不过,与其他泛滥却空洞的寒暄功能雷同,“对不起”越来越经不起真心实意的推敲了。
孙杨说抱歉。
西子湖畔,一辆公交车,撞上了奥运冠军,撞出了无证驾驶的乌龙,撞响了“无法无天”的警钟。孙杨的“对不起”,是轻描淡写的,带着浅浅的礼貌印记。他不是第一次犯错。这次的错,还和法律扯上了关系。但每一次犯错的后果,都是阴转多云,最后重归晴空万里。打架,违纪,闹别扭,一次次风起云涌,又一次次碧海蓝天。泳池,赐予他特别的荣誉,给了他特别的“权利”,也成全了他一次次被原谅。倘若从第一次致歉开始,他便是满心诚恳,满念悔改,今日孙杨便不会在法律的禁区里洒泪说抱歉了。这一次,与个性无关。他的抱歉似曾相识:由于忙于训练比赛,对法律知识的淡薄,导致今天的错误。我已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因为训练比赛繁忙,所以无暇了解法律知识;因为对法律知识的孤陋寡闻,所以此前未感无证驾驶有何不妥。如果孙杨真正信服于自己给出的这段因果关系论证,那只能说明这个受到万千宠爱的奥运冠军,是个金牌多、智能少的不平衡个体。又或者,他只是少了点诚意。
想起一位美国友人,标准的女汉子性格,她曾愤愤:“有人总可以无所顾忌地一回又一回扮演悍妇,因为恶形恶状之后她可以搬出‘对不起’为自己洗心革面。”想来没错,对不起似乎让错误没了后顾之忧——
奶粉有毒,对不起;胶囊有害,对不起;食油有恙,对不起。还有市井里变了味的爱情,从爱得你侬我侬到斗得遍体鳞伤,末了,“对不起”成为勉为其难体面的句点。高频出现的对不起,嚼之无味,意义不再。明日,歌声依旧婉转,舞姿依旧袅娜,升起的,还是那一轮相同的红日。
但我心,多少有些惴惴。最先的纯真,最初的质朴,善与美的根基所在。如果每个人的每一次抱歉,都情真意切,如果每个人的每一份悔意,都约束未来,这个世界会减去多少个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