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柑橘贱卖
今天,市民边买崇明柑橘边议论纷纷,“前段时间新闻媒体曝光外地‘染色橙’,让人吓势势,优质放心的崇明柑橘在市区果品市场较少见到,盼望今天上市的‘崇明蜜橘’能成为市区果品金秋市场的‘主力军’”。
据市林业部门介绍,本市柑橘生产通过政府专项补贴,一直推广使用有机肥和安全无公害农药,沪郊生产的柑橘安全优质,市民可以无忧选购。然而,来自市林业部门的历年统计数字却显示,在本市的柑橘类市场,上海地产柑橘仅占5%,市民每消费100只柑橘,只有5只来自上海郊区,90%以上地产柑橘都由外地商贩销往北方市场,并且上海柑橘的田头批发价低于全国平均收购价。
高端产品为零
其实上海市民很喜欢吃柑橘。市林业总站历时半年完成的柑橘调查显示,柑橘类果品在整个上海果品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交易果品。近年来由于全国各大柑橘主产区冲击,上海地产柑橘很少能进入市区果品市场,90%以上地产柑橘都由小贩销往苏北、华北、东北、西北市场,主动放弃外地橘农普遍看重的上海大市场,即使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的小果型柑橘,也多随“大路货”流向北方低端市场,上海地产柑橘在高端类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而上海的“隔壁邻居”浙江临海,柑橘采收时就进行分级采收,出售时严格按极品、精品、优质果和大众果分类销售,最贵的可达每500克40元,是今天上市的极品“崇明蜜橘”价格的4倍左右。
收购模式改变
柑橘成熟季节,不分不拣,一古脑儿采进箩筐,等着小贩的卡车来田头收购,这就是沪郊大部分柑橘收购的“卡车+箩筐”模式。据统计,本市柑橘分级加工流水线仅50余条,加工能力每小时15吨以上的仅10条,其他均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简易分级处理设备,全市仅有不到5吨柑橘,是经过选果、清洗、分级和包装进入市场的。
今年,崇明统一打出“崇明蜜橘”品牌,就是对柑橘实行分类分级,整合柑橘品牌,搭建统购统销平台的尝试。为确保“崇明蜜橘”质量,并在上海市场一炮打响,崇明农委、市林业站制订了严格的分级分类标准,通过分级销售,真正体现优质优价。 本报记者 沈敏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