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刚刚大一的马宇航为班级尝试着联系闵行区一所民工子弟小学开展定点定期支教活动。学校简陋的教学设施和一张张求知若渴的稚嫩小脸带给马宇航极大的触动,也令他感觉到此番支教的意义,“只要力所能及就应该去奉献。”
此后,马宇航组织和参加了许多志愿者活动,他当过义务家教,当过临终关怀的志愿者,也参加过特奥会、世博会等志愿者工作,还多次献血。医学生的学习是十分紧凑紧张的,尽管如此,马宇航仍然坚持着,因为在他看来,这些活动虽然的确占据了不少时间,但过程中收获的成长更为可贵,于是从本科到博士,面对学习、临床、科研的多重压力,他依旧坚持着。
随着医学知识的累积,马宇航逐渐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志愿者活动,马宇航找到了更好的平台去服务他人。在云南洱源,马宇航与当地医生分享解糖尿病诊疗规范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位年长的医生还来向他请教;在活动中,马宇航曾目睹一对脑瘫患儿的父母因为孩子的一次稳定站立而泪流满面……
“如果说志愿服务、热心公益是对学习雷锋精神的新时代解读,那么其更是对医者仁心的永恒注脚,爱才是医学不懈进步的核心动力,作为未来的医生,永远勿忘滋养心底的那份爱。”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