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东指出,“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走进去”,用饱蘸着中国元素的文艺作品和艺术行为为载体,把凸显着精品意识,承载着国家形象的好项目或者好作品,作为沟通不同国籍人群、不同文化区分的感情纽带。这既是输出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增强我们的文化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又承载了我们国家在文化层面上的战略利益。
如何“走进去”?徐沛东认为,应当从几个方面入手——
■ 集中优势,促成合力,打造质量上过硬的作品或者项目
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就有60多个剧场,四个季度都有各种演出,常年不衰。过去几十年,鲜见来自中国的专场演出。“可喜的是,去年,来自中国的《panda》(panda,熊猫)也打入了这个行列,并且大放异彩。虽然不是美国本土的艺术和演职人员,但这个世上凭借其精湛的艺术质量,驻场一年,在观众上座率、好评度都交出一份显赫的成绩答卷。正是由于其良好的观众口碑和市场反馈,主办方主动要求续约。”
■ 尊重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
文化交流的成效不单体现在数量的多寡,更重要的是显现质量的高低。这就需要艺术上精益求精,要有精品意识,才能在文化交流中有底气,有自信。今年初,徐沛东所在的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别与纽约爱乐乐团、加拿大多伦多乐团合作,打造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欢庆马年———中国新年音乐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有了好东西、还要懂得营销、讲求策略,这个主题的演出由外方运营、恪守市场规律,演出票售卖提前三个月就已告罄。”
■ 统筹谋划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上的科学规划,尤其是这些文化项目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植入性”
注意各种文化交流项目、品种的层次搭配,考虑它的“适合度”,即我们送出去的文化交流产品,是否在当地具有扎根发芽的基本土壤,是否能为当地人群所接受和吸纳,是否真正做到“走进去”,这就需要前期的调研论证。从政府层面把控,避免这些对外文化交流项目陷入“政绩观”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