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字里有些现象相当复杂、麻烦,譬如这个“呵”字。“呵”的读音原本并不复杂,通常读hē,如“呵斥”、“呵护”、“呵笔”等词里都读hē,表示责骂、护卫、哈气等意思。只有读泰国地名“呵叻”(kēlè)时,音kē,那是很少会遇到的,所以《多音多义字用法举例》中压根就没有收它。
但是问题来了。它同“啊”,这还不算,所有现代诗歌作品被排成文字时,不论报刊还是书籍,“啊”一律排成“呵”。由于诗中“啊”使用频率很高,不少读者(尤其是中小学生)又不明白内中原委,朗诵时就会闹出“hē祖国”、“kē祖国”的笑话。
问题还没完。“呵”既然同“啊”,那么,“啊”的所有特性它都应具备,于是,字典、词典中“呵”就跟着“啊”成了一个反复出现的多音字。
作为叹词,它出现在句首,有四个读音——
1.ā,表赞叹,例:啊(呵),祖国,你多么伟大!
2.á,表追问,例:啊(呵),祖国,你真这么沉睡下去?
3.ǎ,表惊异,例:啊(呵),祖国,这不就是日新月异嘛!
4.à,表应诺,例:啊(呵),祖国,我们一定这样去做。
作为助词,它读轻声,分别用在感叹句、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的句末,表达相应的语气;或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也可表示列举(如“书呵报呵杂志呵”)与重复(如“盼呵盼呵,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无论用在句末还是句中,常受到前一字韵母或韵尾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变音,也可以写成不同的字,情况如下——
前字的韵母是a、e、i、o、ü的,“啊(呵)”的发言变为ia,写成“呀”;是u、ao、ou的,发音为ua,写成“哇”;前字韵尾是-n的,发音为na,写成“哪”;是-ng的,发音为nga……如此等等。这已经涉及到语流音变的问题了,但因为关系密切,还是提一下为好。
关于多音字的辨析,说得不少了,暂告一个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