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修(执笔)、王鼎华历时三年创作的《乒乓中国梦——走进蔡振华团队》(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讲述蔡振华率领中国乒乓球队卧薪尝胆、刻苦训练,致力于改革创新,由低谷重上巅峰,实现乒乓中国梦的动人故事。
1.蔡振华痛快答应了
1989年3月28日,第40届世乒赛在联邦德国的多特蒙德举行。不是冤家不聚头,中国男队与瑞典男队第四次相逢于决赛场。尽管,中国代表团上上下下对男队团体赛夺冠的艰巨性或者说不确定性思想上有充分的认识与准备,但没想到与瑞典男队相逢在决赛场时,中国男队三名上场主力竟然都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结果输了个精光:0∶5!
看着中国选手在赛场上输给了瑞典队,有一位中国男子在看台上如坐针毡。这人胳膊交叉抱在胸前,浓眉紧锁。整个比赛,他的眼睛一秒钟也没离开决赛的球台,高度专注的神态令人纳闷。他是谁?中国队的教练员吗?但他却坐在一帮欧洲人中间。
原来这就是公派到意大利国家队任教练的前世界冠军蔡振华。蔡振华这年二十八岁,他到意大利国家队任教已经三年半了。在他任教这三年多里,意大利队的成绩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已从名不见经传打到欧洲第七名。
了解蔡振华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荣誉心很强的人。他性格鲜明,从小就是孩子王,胆子大,仗义,慷慨,是那种做事十分认真投入的人。他的朋友施之皓说过:“只要他在意的事情,他一定会做得很好。”
此刻的蔡振华心急如焚。看了中国两名最好的直板选手输在欧洲人手下,蔡振华心里很受刺激。
他的心情十分压抑,但他还寄希望于单打,也许还能夺下块牌!出乎蔡振华的意料,不论是单打、双打还是混双全都是第三名,这就意味着与男队沾边的斯韦思林杯、圣伯莱德杯、伊朗杯与兹·赫杜塞克杯全都易主!
在威斯法伦大厅,蔡振华见到了双眉紧锁的总教练许绍发,他在国家队当队员时,许绍发就是教练了,彼此很熟悉;还有沉默不语的江嘉良,他可是第37届和自己一起站在男团冠军领奖台上的战友啊。忽然,蔡振华觉得自己穿的这身意大利队服十分扎眼。他多么希望此时此刻,自己穿着中国队队服和战友们一起分担这痛苦,失败的痛苦。大家都不愿触及这届比赛,说了些闲话,但心里想的分明都是那个0∶5!许绍发突然跟他说:“你回来吧!”
蔡振华听了一怔。他没有这个思想准备。他公派“援外”的时间已满。去年回国时,他曾向徐寅生、李富荣两位领导请示,说想在外边再待一段,因为欧洲有不少国家想聘他去当教练或球员。很多援外教练也都是由公派转为自费,除了向乒协交部分管理费外,收入比公派要大幅提高。
第36届打翻身仗蔡振华立下汗马功劳,第37届卫冕斯韦思林杯又表现出色,要不是国际乒联出台新规定封杀了他两面倒的球拍,他的前景不可限量。两届世乒赛他已拿到团体、男双、混双四枚金牌,至于男单,他本也是有实力去争取的,但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只是拿了两届亚军……独缺男单冠军成了蔡振华的终身遗憾。为补偿这遗憾,徐寅生、李富荣同意蔡振华在国外多打几年。
现在许绍发总教练向他发出召回令,蔡振华心头一热。这是祖国的召唤!明摆着40届惨败,下面两年肯定要为打翻身仗而苦干,马上要开始大练兵了,回国效力义不容辞。
“你回来什么也不能给你。”许绍发说着,察看蔡振华的反应。
言下之意蔡振华很清楚,自己在国内还未当过教练员,当然不可能担什么重担。这个他不在乎。至于工资待遇,许绍发压根儿没提,蔡振华也不在意。当年许指导也是在意大利援外,有一天他率队参加比赛回到罗马,使馆人员找到他,递给他一封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写的信,让他立刻回国任教。许绍发还不是二话没说,立马归队。这就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传统!蔡振华不会因失去致富良机而犹豫,相反为有报国机会而兴奋。“行!我回去和黄胜商量一下,她怀孕七个月了,安排一下就回国!”蔡振华这么痛快就答应了,倒有点出乎许绍发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