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现在必须说了。”昨天上午,坐进全国政协小组讨论的会场,第一句听到的是濮存昕委员的开场白。
濮存昕说:“文化是一个大话题,文艺组前一段时间不谈文化。咱们小组会上,我只谈社会问题、公益问题,谈艾滋病的事、打拐的事。我们张不开口,是因为我们觉得上面拧巴着,我们底下也就被拧巴着。今天我们开门见山,一下子大伙儿就谈到文化问题,这挺好。”
濮存昕说的是文化体制的改革。“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搞得太快,我们还未做好准备,就被推到另一极端。去年6月30日,统一的时间表,国有院团改成企业。”濮存昕说,“改革一定要审慎,多听听院团和艺术家的苦衷,多听听他们怎么说,希望怎么搞,然后和上面的政策对接。”
我有点意外,特意找了文艺组,还是没有跳出改革的话题。
改革,改革。这无疑是这几天听到的最高频的词。政协开幕那天,中国青年报的一个记者也有同样的感慨:“怎么我采访的所有人都在说改革?”结束采访时,他告诉同事:“我都快听晕了。”
昨天最引人注目的新闻,可能要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对“余额宝”的回应。其实远不止周小川,昨天一天,四位央行高层连续四次表态:不会取缔“各种宝”。
这又是一个关于改革的生动例证。有媒体评价,余额宝触动了改革的敏感神经,“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余额宝好像是跳下去试了试水深。”
金融体制改革是全国两会上关注的重点,余额宝引发的话题,已经不仅关乎其自身的废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和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但是实际推进中,阻力显而易见。必须认识到,《决定》中涉及的每一项改革,其路径可能都跟余额宝有相似之处,因为都涉及巨大的利益分割,都要啃“硬骨头”。
“不能看作仅仅是互联网金融的事,这里面大家关心的是到底够不够公平,是不是公开透明,同一件事,谁能做,谁不能做,是市场说了算,还是少数人说了算?”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这样认为。
更多的委员和公众则在关注:各种“宝”向金融垄断发起的挑战,最终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改变,并期待从中看到改革的决心和行动。
除了改革声,在会上最频繁听到的另一种声音,是咳嗽声。每一个分组会场,不管安静还是热闹,总能听到剧烈的、急促的、短暂的、连续的咳嗽声此起彼伏。很多委员认为,这是前一天的空气重度污染带来的“心肺之患”。据说,一位来自广西的委员此前还在朋友圈里调侃:“做一枚强力滤芯,为北京净化空气,也是我参政议政的一部分。”
笑了之后发现,雾霾竟然也与改革息息相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认为,持续雾霾天气只是一个缩影,长期低价格、低税赋的能源财税政策,造成资源过度使用、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到了改革的时候。
相比这种稍显深奥的观点,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的改革思路更加易懂。他将提交“环保部在每年两会上做报告接受代表投票”的建议案。你干得好不好,你尽不尽责,你自己说了不算。“干不好,就换人。”他还建议,切断环保部门对地方政府的依赖,将环保部门收归中央垂直管理,并加大职权范围。
昨天,李书福委员打黑车参加会议的新闻也值得品味。有人将其与现在的打车软件话题联系起来,但李书福却不这么认为。“随行人员用了时下热门的打车软件,等了二十分钟,也没成功打上车,最后一辆黑车停下来,我们没办法才坐了上去”。
李书福认为,这还是要靠机制体制的改革。“要彻底解决出租车市场问题,只有‘放开车头’,打破现有出租车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出租车数量的垄断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