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这个货币基金该不该取缔的话题,罕见地连续一周占据百度搜索榜首,支持和反对,针锋相对的文章几乎每天更新。由于金融体制改革将是全国两会上关注的一个重点,余额宝引发的话题愈发引起关注。
全国性电视台财经评论员日前批评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建议取缔,将舆论论战推至高峰。从余额宝公布的数据看,“吸血鬼”的批评没有带来客户撤资,此后一周新增600万用户,资金仍在加速流入。“这场论战好像起了广告效果,很多人以前其实还不知道余额宝,或者不知道余额宝利息比银行高这么多。”控股余额宝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说。
让消费者大举存款搬家的动力是,余额宝利息远大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中国的利率市场执行双轨制,央行每年发布针对储户的法定利率,但对金融机构间的拆借却完全市场化。货币基金就好像当前中国流行的团购,储户把钱合在一起,委托金融机构与银行,就可以在利息上讨价还价。与互联网联姻之后,传统的货币基金显示出了超出想象的能量——半年累积到近5000亿元。
一些退休的前银行业高管以及一些学者接连接受电视访谈,激烈地表达了对以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金融的不满和担心,认为其掠夺了银行原有的利润空间,推高了实业融资成本,甚至加剧了贷款难,并且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担心,央行、银监会和证监会曾多次赴余额宝检查,但至今没有发布官方的调查结论。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和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但是实际推进中,阻力显而易见。据估算,中国活期存款超过16万亿元,假如全部被余额宝搬走,银行业每年大约有几千亿元的利息将转而进入储户的腰包,而余额宝和支付宝将得到其中千分之六作为服务费。
如此巨大的利益大搬家,不引发“地震”是不正常的。事实上,《决定》中涉及的每一项改革,其路径可能都跟今天的余额宝有相似之处——因为涉及巨大的利益分割而迂回曲折。中国从上世纪70年末开始改革开放,从财税体制改革到金融体制改革,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城乡一体化改革,剩下的都是改革当中难啃的硬骨头。从酝酿已久的温州金融体制改革试验区,到国务院两度出台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新旧三十六条,在实际推进中都不是一帆风顺。
已有的一些改革看起来和公众的期待仍有距离,而自下而上的冲击又让人措手不及。余额宝裹挟着8000多万用户,仅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就逼迫各大银行推出了与余额宝相似的产品。马云自己评价说,余额宝就是“把银行这根老树给摇了摇”。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振濂认为,这是市场手段对长期以来僵化的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如果不是被市场手段逼到墙角,一些银行估计还在那里做“老大”。这种前所未有的正面冲击将不同利益的竞争直接公开化。
舆论称,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利益辩护,但对政府来说,在听取各方诉求后,必须想好假如变革来得比意料中要快,对于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没有足够的准备和预案,有没有办法把改革在操作层面落实。这也正是今年两会上最受关注的看点之一。
“公众现在更关心各种‘宝’向金融垄断发起的挑战最终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更期待从中看到改革的决心和行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