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时30分,全国政协大会邀请卞晋平、刘佳义、赖明、李东东4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引发广泛关注。
双周协商座谈会已开了6次
“政协有一个通常的说法,年委员,季常委,月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刘佳义介绍说,以前当了全国政协委员一年就开一次大会,特别是京外委员,这一次开完以后,这一年就没有事儿了。季常委,就是每个季度开一次政协常委会。月主席,就是一个月开一次主席会。大家都感到协商民主没有制度化、没有经常化。
针对这个情况,全国政协推出了一项创新举措,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现在每两周一次,参加会议主体是各民主党派的政协委员。一年可以开20次左右,有400多位委员能够参加,给他们提供了说话、提意见的平台和机会。”刘佳义说,去年共举行了5次,今年举行了1次,这6次议题分别是宏观经济形势、维护职工群众利益、汽车尾气治理等。
年度协商计划避免随意性
除了双周协商会,去年全国政协还制定了我国历史上首个协商年度计划。“政协工作大家普遍有一种说法‘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一些地方对政协也有反映,说协商很有随意性,想起来就要政协协商一下。没有想起来,就忘记了。”刘佳义说,针对协商的随意性,决策的随意性,全国政协推出了一项改革举措,制定年度协商计划,经过中共中央批准,提高协商权威性,各部门都在协商计划下凝聚共识、交流思想、形成新的观点,给中央提供决策参考。
特派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
(本报北京今日电)